“国民小吃”产业富民领风骚——福建三明做强
习强调,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初夏时节,闽江支流沙溪下游的福建三明市沙县区,微风轻拂、草木摇曳。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当地的小吃街已是烟火升腾,厨师们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沙县区,自古即为闽西北商贾云集之地,著名的沙县小吃,就起源于此。
2021年3月23日,习来到三明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在小吃摊边、特产店里、村民家门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习强调,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凭借品类丰富、方便快捷、薄利多销的特点,沙县小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小吃”。从小作坊到大工厂,从肩扛手提到连锁经营,从走出山门到走向世界,历经三十载,沙县小吃终成百亿产业。
两年多来,三明市牢记习重要嘱托,把沙县小吃作为富民产业来抓,引导沙县小吃继续朝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连日来,光明日报调研组深入三明市沙县区各地,实地调研当地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拼搏创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沙县小吃继续引领风骚的经验做法。
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上,市民与游客在厨师指导下,现场体验扁肉制作工艺。 陈光铨摄/光明图片
五月的俞邦村,远山如黛,流水潺潺。村口石墙下,一棵千年古樟蜿蜒盘旋。不远处,“沙县小吃第一村”几个大字引人注目。
在村里的“小吃民俗文化馆”,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沙县小吃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和隋唐之后中原人口多次南迁有着直接关系。北方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和当地以米类和薯芋杂粮为基础的饮食体系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沙县饮食文化。”沙县区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介绍。
追随着浓郁的烟火味,来到村里的寻根追味小吃街。这里古色古香的门楼上,写满各色小吃名字的灯笼高高挂起,欢迎着八方来客。在“夏茂玉糕”小吃店前,72岁的店主俞和传正站在一块厚木砧板前,用木槌砸着案上的猪肉。好一会儿,肉馅儿才算大功告成。“老俞开小吃店20多年了,扁肉的手艺纯正地道。”熟悉的村民这样赞誉。
“我以前和老伴在外地开店,走南闯北做的也是这个味儿。”俞和传说,几年前要回家照顾孙子了,就将外地的小吃店交给儿子来打理,回家开了这家小吃店。“现在,来俞邦村旅游的游客们越来越多,来我们店的也有很多是回头客。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收能有三四千元呢。”讲到这里,俞和传笑开了花。
就像俞和传说得那样,“沙县小吃第一村”的文旅招牌,正慢慢“打出去”。据了解,2022年,俞邦村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村集体收入51.6万元。
在夏茂镇,不仅仅是俞邦村靠小吃文化“跑了起来”,周边邻村在俞邦村的带动下,肩并肩进入了“赛道”。俞邦村作为联建主村,联合周边5个村党支部和两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抱团”发展,成立俞邦片区党委,走出一条以小吃文化为根、片区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有了美食,我们还思考着如何把游客们留下来,以进一步体会我们俞邦村的风土人情,感受我们夏茂镇的特色文化。”张卫华说,目前俞邦片区正积极与沙县小吃文旅集团合作,盘活闲置“房”“地”资源,打造民宿、特产店、餐饮店、乡村夜景等新业态。
在沙县小吃文化馆,游客可以体验VR镜头下的沙县小吃制作游戏,感受传承1600多年的沙县小吃背后的文化底蕴。打开“沙县小吃”页面,1张俞邦村地图、3条游览路线个互动景点介绍,以及隐藏在景点详情底部的数字纪念藏品,就构成了“沙县小吃元宇宙”。扫描沙县小吃的logo,就能召唤出沙县小吃的IP人物“沙宝”和“慢炖炖”。
沙县小吃主打产品拌面、蒸饺等陆续被做成伴手礼,进入商超和线上渠道。包括餐具、纸巾、休闲食品等在内,当地研发出的小吃相关产品已经有100多个品种。
越来越“潮”的沙县小吃文化,不但留住了老顾客,也吸引了新生代。5月19日,中国名小吃文旅嘉年华在沙县区启动,吸引了成千上万名游客前来寻根追味。在品尝各色美味的同时,人们也深深感受着沙县小吃里蕴藏的“诚信、勤奋、坚韧、传承、创新”的文化密码。
位于三明学院的全国首家沙县小吃高校旗舰店人气火爆,每天接待1000多名师生。许琰摄/光明图片
驱车从福银高速沙县区出口驶出,眼前古朴典雅的建筑星罗棋布,这里就是“沙县小吃文化城”。文化城内,“渊源有自,传承有序,创新有方”12个大字十分醒目。短短12个字,阐释了沙县小吃人不断创新提升,实现从肩挑“扁肉担”到推出品牌连锁店的大步跨越的根本原因。
走进福建鑫满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投入的4条小笼包生产线正在运转。产品经蒸熟、分拣、急冻、包装后入库冷藏。整个生产流程严格按照标准化执行。生产好的小笼包,正由工人们有序装车,发往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门店和福建省内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
“过去200人的工作量,现在十几个人就能完成。”95后青年创业者、公司总经理江阳鑫说,近年来,沙县小吃攻克了从传统制作到工业化生产的难关,目前已经研发了金包银、小笼包等数十种产品流水线,极大丰富了门店菜品,降低了备餐难度。
“沙县小吃之所以驰名天下,靠的是小吃业主现做现卖,保证食客吃到正宗美食。可由此也带来问题:产品标准不一、产能不足。”沙县小吃管委会主任张鑫告诉调研组,近年来,沙县区启动小吃产业园建设,探索小吃品种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形成一条龙的沙县小吃特色食品产业链。
以园聚链,加快了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位于“沙县小吃文化城”东面12公里处的“沙县小吃产业园”,占地达2600亩,进驻了新沙一品、鑫满园、醉有才等食品加工及配套企业24家,涉及小吃速冻品、半成品、预制菜等上下游产业。仅水饺一个品类,每天就有150吨通过冷链网格配送至全国各地,年产值超3亿元。去年,园区再次扩建,引进厨神食品、星鲜点、淳百味等7家大型食品企业,预计产业园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
产业化发展,为沙县小吃带来了产品创新的动力。沙县小吃头部品牌淳百味,在经典品类上做了延伸创新,元气低脂鸡肉扁肉、狼人炸酱面、神奇560老母鸡汤等“新面孔”对传统风味进行味料、味型解构,针对不同口味的人群进行定位组合。醉有才公司开发了50多款复合型酱料,每日可生产酱料3吨。今年,公司找准商机,开发沙县拌面、泥鳅粉干、板鸭粉等11款冻干速食产品。“这些新品丰富了顾客的选择和体验,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沙县味道。”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发辉说。
近年来,沙县区还探索启动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沙县小吃集团总公司,在各地成立分公司,开设小吃店,推进沙县小吃公司化运作、标准化实施、连锁化经营。
统一商标、服装、店面装修和产品标准,逐步推广中央厨房生产模式……新的经营模式逐渐改变了“夫妻店”品质低端的现象。
5月20日,位于沙县小吃文化城内的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学员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师傅制作牛肉粉。来自莆田的学员林小兰一边听着,一边做着笔记。她说,如今沙县小吃这个“国民小吃”品牌越来越受欢迎,自己打算学成后回到家乡莆田开店。
“目前,我们公司主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并培训沙县小吃体系优秀员工、优秀主管、优秀店长,开展小吃制作创新技艺培训以及小吃门店整店经营提升培训。”颜发辉告诉调研组,今年来,中心共培训了3000多人次,同时还把培训模式复制到了上海、杭州、中山等城市,提供产品上新、人才培训和经营管理等支持。
连锁化经营,推动了小吃产业的数字化进程。近年来,沙县相关部门立足门店收银结算系统改造,对加盟小吃店进行数字化升级,为小吃店经营发展注入新动力。从门店挖掘、归集的数据,应用价值不断延展。通过数字化手段分析沙县小吃门店运行状态,既能提升门店经营水平,也能为沙县小吃产品创新和菜品标准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倒逼供应商严把食品安全关、品质关,对提升整个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日前,三明召开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专题会。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指出,当前,沙县小吃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必须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全力推动沙县小吃朝着品牌化、标准化、集团化、数字化方向迈进,为推动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数字化赋能,不但加快了沙县小吃转型升级步伐,也推动了小吃产业的稳步发展。据介绍,目前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门店已近9万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年营业额超550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沙县小吃连锁标准店已达3900多家,而这些连锁标准店的店主、店长又以年轻人为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沙县小吃这个行业中来,让我们这些‘老沙县人’倍感开心。我坚信,沙县小吃一定能在年轻人的手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荣誉会长黄福松说。
2022年,沙县小吃联合福建文旅官方,推出了品牌的第一条广告《来福建 享福味》。这条广告出道即顶流,刷屏互联网,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点赞,也让沙县小吃在海内外再掀热潮。
抢抓上海市和三明市对口合作带来的机遇,沙县区积极推动沙县小吃进入上海市高校、机关食堂,参与上海早餐工程等建设。上海120家加盟店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力争将沙县小吃打造成为合作典范。
2月18日,北京沙县小吃旗舰店开门营业,内设中华名小吃新零售区、智能厨房区、展示运营区和餐饮区,是一家集餐饮、文创、社会服务和新零售于一体的美食综合体,全面呈现新时代沙县小吃发展的强劲活力。旗舰店不仅丰富了北京的美食地图,更成为一个中华小吃平台、供应链平台、产业赋能平台和文化赋能平台,标志着沙县小吃产业升级正式进入2.0时代。
不只在国内受到欢迎,走出国门的沙县小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样受到热捧。近年来,三明市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帮助沙县小吃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借力于“一带一路”建设,日本、法国等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沙县小吃的身影。沙县小吃作为“国民小吃”,正在为中华美食代言。
法国巴黎库尔布瓦市沙县小吃餐厅里,很多法国食客喜欢上了中国美食。这是华侨林建斌在当地开的第一家沙县小吃标准店。
“沙县小吃的口味,很符合法国人的饮食习惯。我们结合当地特色,还研发出了鸡肉馅扁肉等新品,很受欢迎。”林建斌说,闲暇之余,和朋友一起品红酒、吃沙县小吃,成为不少当地人的浪漫之选。
在日本高田马场,沙县小吃店开业仅5小时营业额就突破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17万元。落户美国的第一家沙县小吃店,开业第一天便排起了长龙,营业不到3小时,所有特色美食销售一空。
近日,在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的“海外中餐繁荣负责人及技术总监研讨班”上,来自美、英、德、法、日、新加坡、巴西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餐企业代表,对沙县小吃产业展开深入调研体验学习。代表们对沙县小吃产业富民,适应市场需求,走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之路留下深刻印象。
两年多来,沙县小吃加快走进都市商圈、走进机关校园,并加速走出国门、风靡世界。调研组认为,三明做强做大沙县小吃产业的成功原因,在于当地坚定不移贯彻习的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恒培育“小吃大产业”,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不断积累经验、铸造品牌,朝着“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目标奋力前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把小吃业作为富民工程来抓。近年来,当地注重抓谋划、建机制、搭平台、强服务。三明市成立了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的沙县小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三明市委市政府和沙县区委区政府从政策扶持、技术培训、资金信贷、保障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培育沙县小吃特色产业。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调发力,有效激发了沙县群众做大做强小吃业的干劲和斗志,有力促进了沙县小吃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始终发扬实干苦干的精神。当年,沙县小吃从业者离开世代耕作的田地,走进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谋生,靠的就是一股拼劲。他们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涵养了“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精神。如今,沙县人民把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不断创新理念、开拓市场、放眼世界。正是靠着这种宝贵精神财富,沙县小吃产业发展驶入了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把中华美食文化沿着“一带一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实施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年来,当地构建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实现从原料种植、生产加工到门店经营全流程标准化,打造沙县“好味道”。同时实施公司化运作、品牌化发展,建立“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管委会+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小吃文旅集团”三方协同机制,重组成立沙县小吃文旅集团和23家子公司,形成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的公司运作模式,实现组织体系再造。两年来,沙县小吃新增加盟店900余家,连锁标准店总数达3983家。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构筑供应链平台基础,沙县小吃收银结算系统正式发布,沙县小吃连锁供应链服务系统已接入2635家门店,总部可实时获取各地门店经营数据,并利用回流的大数据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管理,适应市场需求。沙县小吃配菜网上线,组建外卖平台工作团队,为853家门店提供代运营服务。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拓展海外空间。当地积极培育从生产种植、加工销售到物流配送、餐饮服务及文旅康养的全链条沙县小吃产业,推进工业化生产。“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推进国际品牌建设和保护。2022年,沙县小吃向泰国、文莱、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申请国际商标注册,目前,已向72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沙县小吃”商标,在68个国家和地区被核准注册。
一份小吃,筑就了沙县的发展之基;一份小吃,推动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沙县小吃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成为美食产业融入时代潮流的生动写照。
(调研组成员:福建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商学院党委书记吴访益,福建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吴功铭,光明日报记者高建进、冯家照、张诗瑶)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