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美食故事-莆田十大特色美食

时间: 2024-06-17浏览:

  民以食为天,文旅以食为先,为了打造莆田美食之城的城市名片,莆田市与央视一套合作拍摄了大型美食文化类节目《三餐四季》,著名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体育明星刘玉栋、莆田餐厅创始人方志忠、营养专家顾中一等一同寻味莆田,讲述莆田美食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于12月30日(周六)晚八点播出。

  莆仙美食有中原美食的遗味,融入了千年的生产生活,也与460多年前的抗倭之战有关。莆田人精耕细作的特质也体现在一道道莆仙美食的精心制作中,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承载着莆田的历史、文化和习俗,都有独特的故事。

  每一个莆田人,每一个热爱莆田的人都是莆田最好的“宣传员”。多一个人宣传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个号转发就多一分知名度。在此倡议大家:

  人人转发12个“莆田美食”系列短视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到亲朋好友,尤其是市外省外海外的亲朋好友,为他们带去家乡味道,宣传莆田美食,打造莆田美食之城名片。

  兴化米粉上央视。莆田,古称“兴化”。兴化米粉是全世界最早的快熟食品,相传宋朝修筑木兰陂时,为就地解决民众吃饭问题,发明出这种即烫即食的食品,后逐渐在莆田民间流传开来,古代莆田学子进京赶考多会随身携带。

  兴化米粉有炒、煮、烫、炝等多种做法。其中豆浆炒米粉独具特色,起源于清朝顺治年间,因朝廷在沿海地区实施迁界政策,强制沿海民众举家往内陆迁居,没有海鲜,就地取材,将米粉放入沸腾的豆浆中,翻炒出锅,豆香米香、独一无二。

  莆田卤面上央视。莆田卤面,是莆田最著名的美食,是各种节庆、宴席必上的一道主食。与千年前中原世族大家为避战乱,迁徙莆田的历史有关。它吸收中原面食的做法,结合莆田有山有海的特点,用山珍海味熬出来的汤汁卤制生面(新鲜的面),以文火入味,半干半汤,配料丰富,色香味俱全,特别是加上香菇豆、蚕豆等时令豆类,更为爽口、好吃。

  莆田焖豆腐上央视。焖豆腐也称“孝子羹”。据记载,宋代莆田郭家子女为孝敬年迈父母,将豆腐、山珍海味捣碎,慢火烹制出焖豆腐。其美味营养,方便进食,父母得以颐养天年。郭家的孝行得到了宋明清三代朝廷的褒奖,做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莆田有千年的盐田,至今延用“七步走水”古法海水晒盐技艺,产生的盐卤,用来点制豆腐,各种吃法都很美味。

  仙游温汤羊肉上央视。温汤羊肉是莆田美食,做法与460多年前倭寇侵犯莆田的历史有关。传说仙游县一户人家,正在烧水宰羊时,突闻倭寇进村,情急之下就把整羊放进盛满沸水的大木桶里,捂上锅盖,再用稻草、柴火遮盖后匆忙外出避难。第二天回到家中,发现羊肉洁白剔透,皮脆肉嫩、味道鲜美。于是,如法炮制,做出温汤羊肉,流传至今。

  莆田线面上央视。莆田线面,是由面粉和食盐后,由粗而细,反复拉制而成,加入食盐是为了增强线面的韧性和便于储存,一根线公里以上。莆田线面,也称妈祖平安面,上世纪80年代,路远的香客到湄洲妈祖祖庙祭拜后,来不及赶回,祖庙就为他们煮上一碗象征平安的线面。此后,妈祖平安面声名远播。逢年过节、重要家事时,莆田人都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线面,面上铺满紫菜、金针、花生、煎蛋等佐料,寓意平安吉祥。

  莆田南日鲍上央视。南日鲍,是莆田南日岛特有的鲍鱼品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对水质、温度、饵料要求很高,生长在含盐量高,水清无污、水深潮畅的海域,以海带、龙须菜等饵料为食,夏天北上避暑,冬天返南过冬,体肥壳艳,鲍肉细嫩,富含营养。其可煎、可炒、可煮、可烤,可红烧、可清炖、可生吃,深受喜爱。南日岛,又称“鲍鱼岛”,年产南日鲍约2亿粒,占国内鲍鱼市场的30%,畅销海内外。

  莆田美食——仙游套肠,相传为仙游籍明代吏部尚书郑纪所创。郑纪少时家庭贫困,好心的邻居送来一副猪小肠。郑纪巧妙地将小肠头尾环环相套,制成十层的圆圈形状套肠。郑纪为官告老还乡后,每逢过年都要制作套肠,忆苦思甜。乡邻争相仿效,流传至今。一米多的猪小肠,反复穿套,套出一圈,调味卤制。其色泽诱人、卤香四溢、外香里嫩、肥而不腻。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