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华人影视北美华人短片展映 刘震云女儿作品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文/陈雪莲)3月18日,“北美华人导演短片展”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展映了六部颇具诚意的短片。这些均出自从北美电影高校毕业的80后华人导演之手的作品,既有好莱坞式的悬疑科幻片和破案侦探片,也有恐怖与幽默结合的惊悚片,更有感人的亲情和乡土题材文艺片。
被称为“小李安”的周全带来讲述在美华人母女亲情的文艺片《沉默的拥抱》,温情脉脉的情感表述颇能打动人。作家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导演的《门神》,讲述农村留守儿童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父母亲情的深思和探讨。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导演李东带来《小学禁品》,运用动作片和喜剧片的夸张手法表现了两个小学生如何与校长斗智斗勇。
在展映结束后的“华人电影新浪潮”论坛上,主持人抛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世界范围内,在法国、韩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地都曾出现过新锐电影人掀起电影新浪潮运动,从而改变了当地电影产业的状态和艺术面貌。那么今天,这批年轻华人导演是否能引领中国电影新浪潮呢?
任何一股艺术界的新浪潮,都要基于一个群体集中地给社会带来了新鲜的元素并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还有这个群体本身的数量以及波及度都要达到一定范围以上。“就像上世纪60年代以马丁-斯科塞斯为代表的美国新浪潮运动,他们以脱离开好莱坞惯有的摄影棚拍摄风格,主张多去实景拍摄,从而多注重以真实生活为题材背景的影片,达到真正意义上推动社会对电影的新理解。”6部展映短片之一、《墨染横财》的导演王天尉告诉本报记者。
当年,香港电影界涌现出许鞍华、徐克、严浩等一批新锐导演,在整体上提升了香港以及整个华人地区电影的品质。而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左右的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突破创作题材限制:触角延伸到过往禁忌题材,挖掘台湾争议事件和人物,并环顾社会基层结构的变迁,达到不受意识形态限制的自由,正式迈入多元化时代。最典型的莫过于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1989年)。
“世界上的新浪潮电影,都是以突破本地电影固有模式而得到外界重视,作为这个世纪中国新生代的电影人,我们也要多为此花心思,更多专注于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影片。”王天尉说。
在青年导演戴睿(作品《六神无主》、《年少轻狂》)看来,要想推动新浪潮,还需要强力的支持。“台湾新浪潮源于体制的支持,当时台湾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大量地给新导演投资,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题材,否则只能在这中间找平衡。”
蓝莓影业宣传部总经理耿聪则认为,内地电影新浪潮,既需要更多优秀青年导演,也需要更多宽松而有力的扶持政策,最直接的是需要为他们搭建庞大而专业的展示和培养平台。
他们不仅年轻,还拥有通达东西方的双重优势——接受西方教育,拥有中国大陆背景,熟练的中英文,了解东西方文化等等。
然而,中西电影产业和市场毕竟太不相同,想在两个世界的电影圈闯荡,可没那么容易。美国的电影业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从来没有间断。中国的电影有明显断层,从上世纪的以政治主旋律为主的影片群体直接跨越到当下以市场效应为首要衡量标准。王天尉说:“由于商业诱惑巨大,导致这个行业很难得到像其他文化产业一样的尊重。”
戴睿认为,这批年轻华人导演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他们有良好的电影教育和先进电影理念,例如对先进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对电影新类型和行业规范的开发和研究,以及对市场和观众的关注等,但是离真正商业化还有距离。
谈及定位和电影情怀,以自己的母亲和外婆关系为灵感创作的《沉默的拥抱》的导演周全说:“电影是表达情感的手段,当你被一部电影打动,你记住的肯定不是这部电影的某个追赶动作,而是剧中人的情感。好的电影导演能拍出超越文化差异,反映人性共通点的电影。”
的确,在中国现有电影市场环境下,这些刚刚迈入光影世界的年轻导演们,面对“烂片”与乱象充斥、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或许不得不妥协。但无论哪个时代,总会有用心做电影的人。而这批新生代电影人能对这个行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