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被误解了千百年的观念教育格言

时间: 2024-07-03浏览:

  人生的幸福,最幸福的是父母尚存,上有父母,旁有兄弟姊妹,和睦康乐,这是人生最快乐、最幸福、最健康的家庭、社会、精神心理生活。人生得到如此健康的精神生活,便没有什么事可以令人厌恶、灰心了,一切都处于这种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之中。倘使人人如此、家家如此,则天下太平。人人处在如此快乐的境界中,都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从内心流露出真正的快乐,而形诸于举止之间。

  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孝道的理由,就是为了建立家庭健康、社会健康、人类健康。所以孟子说,不能事亲、不能从兄,是二不孝,再加上一个无后,不能延续民族的命脉,是为三不孝。对于无后这一点,在现代看来也有问题。因为孟子以后有好些人为了有后而多娶妻妾,可是娶得越多越生不来孩子。对于这一点,我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且读孔子所述、曾子所著的《孝经》,对于真正后代的解释,是指功在国家,功在社会,功在人类,垂名于万代,这才是有后,也是大孝。相反地来说,一个人活了一辈子,死后默默无闻,与草木同朽,统统是不孝。这是我对“无后”的看法,是否对,大家不妨试作深入的体会。最重要的,希望不要误解“不孝有三”的三件事,要“事亲”“从兄”,无兄弟姊妹则为“守身”。不能说不去做官发财就是不孝。前面孟子刚说过“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古人偏偏要在“不孝有三”上去乱作解释,害得我们的文化一千年来走错了路。对于“无后”,我认为我的解释比古人更对。试看历史上,许多名垂万代、功在天下国家的人,或有一句名言留在后世被人效法的,这都是“有后”。而有些人,虽威赫一时,但到年纪老时,死前已经默默无闻成为过去,那算什么“有后”呢?所以,我常说事业分两种,上自皇帝下至乞丐,那是职业,而不是事业。中国文化对事业的定义,孔子已经下了,“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不管做什么事业,在家也好,出家也好,甚至像以前山东以讨饭兴学的乞丐武训也好,只要所做的事情对国家社会有贡献,使老百姓得到平安、益处、康乐,才叫作事业。现在一般人都弄错了,把职业当做了事业。事业又分两种,一是现实人生的事业;而孔孟、释迦牟尼,乃至于西方的耶稣,所做的都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在太阳没有毁灭以前,他们的文化思想、他们的行为,将永远影响人世,这就叫作“有后”。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匪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本书从南怀瑾先生的四十余本著述中,精心摘录南先生讲述的中国人所耳熟能详的老线条。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内养篇,包括安心之道、德行之本、学习之窍、躬行之要四个主题,下册为外用篇,包括齐家之宝、明辨之法、处世之方、经纶之道四个主题,涉及修身养性、家庭教育、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每篇字数不多,阅读轻松,却十分接地气,读来就能在生活工作中用得上,启人心灵开人眼目。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