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智库发展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我国教育

时间: 2024-07-15浏览:

  在国家的支持下,高校积极建设了一批包括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别研究中心在内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智库型机构。已建的教育部众多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积极开展问题导向型研究,更好地发挥了政策咨询的智库作用。此外,各学校还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建立特色型智库。如我校与民进中央共建的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已经成为该领域重要智库。同时,各高校还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旋转门”制度。如我校邀请有政府部门工作经验的一些专家来校工作,从事社会管理创新、绿色经济发展和公益慈善研究,都在政策咨询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总体而言,近几年,高校为国家决策和政策制定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得到了中央和国家领导、国家部委和社会的积极认可。高校提交了大量的咨询报告并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专家直接参与多部法律法规、国家重要规划、行业产业发展战略与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尽管高校智库建设有很好进展,但与国家需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以下四个方面便是其中的重要表现:

  第一,机构类别与机构功能拓展问题。目前,各高校已有许多科研平台,如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基地等,他们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发挥智库的作用。但目前在对这些机构的设置和认定中,并无智库专门类别,也无政策咨询服务方面的详细评估导向,这就导致了智库工作和智库型研究工作缺少稳定支持、缺乏成果认可等体制机制保障,影响了教师们从事智库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队伍建设相关人事政策问题。智库本身的任务性质对智库人才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政治立场要坚定、学术造诣要高,而且还要视野开阔,熟悉政策和实践。但在目前国家各类人才的评选与引进计划和各高校设立的各类人才引进标准,多以学术论文、专利等作为评价的基本依据,对政策贡献和实践影响力则考虑很少,这就导致了高端智库人才难以引进、成长。如果不建立起一整套相应制度,这个队伍将很难建立并发展壮大起来。

  第三,研究模式问题。目前高校智库“命题作文”较多,成果多是修补式、解释式的,研究还是偏学理性,而且以个体式研究为主,缺乏协同攻关。实际上,智库研究的问题多是综合性的,需多学科、多单位联合才能高质量完成。此外,研究许多重大、复杂和综合性问题,需要大量的事实、数据为依据,但目前,许多政府部门的数据不仅向社会开放度不够,而且内部用于政策研究的开放度也不够,这就影响了不少智库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可应用性。再有,通常一些政府部门的信息也呈“孤岛”状态,尚未有效关联,这对于智库的研究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这些状况的改变,对于我国智库建设工作的推进十分关键。

  第四,成果应用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快建立思想库的购买市场,是我国各类智库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如果专家们辛辛苦苦研究的智库型成果,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应用,得不到被一定程度的认可,其从事智库工作的积极性可能会下降,并将精力转向传统科研等其他方面。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