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的回归_

时间: 2024-08-23浏览:

  又一大型超市隆重开张了,少不了彩旗飘飘,鼓乐喧天,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这是必要的造势,这是竞争的需要,也体现了经营者美好的愿景。由于电脑技术普及,现在的广告宣传花样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也说明商品成本中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一路攀升。堂皇气派的商场美化了城市,便于消费者选择,促进了商品的换代更新和经营者的服务意识。市场竞争严峻,经营者怕落在后边,更怕边缘化,只有用浑身解数迎对挑战。这就是今天常见的生活景象,市场如战场成了人们接受的生活常识。

  我听一寻常消费者体量地点评超市:超市招了不少人,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这是持平之语公正之语,它出自普通人之口,让人欣慰,在我更感到,民众对商业经营者的认识告别了“阶级话语”,摆脱了“恐资情绪”,回归了常识。在我看来这是更为深刻的生活常识。

  牟利是商人的本能,靠着利益的追求,商人不但生存也在发展,以各种方式参与社会建设,经商之道就是一种人类精神。当然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人显现价值剥削的一面,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像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分析的,由于商人身上的“文化血液”起作用和民众的抗争,在更高层面以法制相制衡,经营者也在不断自我调整,在经商中考虑各方,追求公平公正。

  在一般意义上,今天的经商者与原始积累时代的经商者不可同日而语,消费者也看到经商者在推进社会进步上的作用不可替代,经商者为提供税金,承担了某些社会费用,提供了一个让做工者获得工资报酬的平台,当然也承担了经商的风险。由于人为和非人为的多种原因,特定的商企会转产,甚至倒闭,这种情形下,企业员工会受到影响,这就意味着相关家庭生活也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企业风险也与每一个消费者相关,我们常讲的“和衷共济”就更加具体切实起来,每一个人不能置之度外。理解也就产生了。这就是当今时代的生活常识。

  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重士轻商,重文轻利,总把经商者等同于只知牟取暴利、百无一是的奸商。也应当指出,由于阶级斗争话语的长期浸润,非公有经济长期受到排斥,被肆意丑化,造成非公的经商者的文化形象不佳。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一个商家开张,我们听到的议论是:这个老板又大赚了一把;一讲某私人企业,就说老板富得流油;一提某个商人就认定其人非正道发横财。所有这些,好像商人是社会的毒瘤,是社会一切坏事的渊薮。当经商意识大面积普及之后,人们会发现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同时也说明了回归生活常识得有一个过程。

  任何一个和民族,都有与人为善、和谐共处——善待经商者的文化元素,它成为常识积淀在人心,也积淀在文化中。在全球化情境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企业家提升视野和胸怀,他们精心牟利,也不忘回报社会,支持社会事业;另一方面,民众开发民智,知道企业、企业家于社会于人不可或缺,如果不是大量各种类型的企业激活社会,民众的就业——民生的改观就是一句空话,民众思想境界的提升更是不可能的。

  生活常识的回归其实也是生活常识在新的历史情境发扬光大。因此,它的回归是动态的,是在生活动态中出现的。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常识;那种正常而健康的生活常识只有在开放的生活状态中形成——这样的“土壤”增大增厚,是我们国人的福音。(李伯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