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进校园:政策、市场与创新的融合之道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受到了更多的重视。2021 年开始,面对教育行业的动荡,素质教育的关注度和需求逐渐增高。政策上的支持和「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年,各种素质教育项目,如体育、美术、STEAM 教育等,在政策利好下有序发展。同时,各教育公司也开始推出素质教育课程,作为转型的尝试。随着课后服务的推广,素质教育的实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素质教育的质量,还使其更加普及和多样化。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逐步深入和扩大的趋势,从早期的理论探讨到现在的实践推广,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7 月 15日,多鲸举办「三人行」直播,源码熊创始人& CEO 武现国、教培江湖主笔八月哥、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齐聚云端,共论「素质教育进校园」话题。
素质教育进校园,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以下因素的推动力量,在当下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时机。
首先,政策引领,素质教育需求刚性增强。2019 年 6 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0 年10 月,、印发《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一方针被再一次强化。「双减」之下,教育行业巨变。K12 学科培训业务退潮,素质教育赛道回暖。另外,相关政策对 K12 校外学科培训的限制,也给素质教育打开了更多空间。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通过在全国建立人工智能试验区和示范区,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岗位设立,以及高校增设相关专业,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就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在「全民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宏观目标下,教育教学领域获得政策和资金的强力支持。这些举措显著推动了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为科技类产品,尤其是校内、校外及在线教育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发展环境积极向好。
其次,教培转型,素质教育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传统的K12教育培训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素质教育因其符合教育改革方向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成为了众多教培机构转型的首选方向。在此背景下,涌现的进校产品丰富多样,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细化。
从细分类别来看,涵盖艺术、体育、科学实验、编程、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结合线上线下,服务范围从课外辅导拓展至校园内外,涵盖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学评估等全方位解决方案。课程设计注重科学性与系统性,与学校教育无缝衔接。评价体系全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进校产品的多样化和精细化,不仅体现教育行业的创新和适应能力,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素质教育行业将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再次,校方需求强烈,素质教育进校前景广阔。一方面,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引进校外培训课程;另一方面,校内延时服务增加了素质教育企业进校的机会,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 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这就为优质的第三方素质教育机构提供了入口。
据八月哥观察,目前进校品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和学校的诉求密切相关。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追求差异化,引入多种类型的教育产品和教学资源,这些产品和服务更加注重细节,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
例如,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优势,引入丰富多样的课程,包括艺术、体育、科学实验、编程、社会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采用项目式学、探究式学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实现教学方法的精细化;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和智能教育软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资源和互动方式,实现教育技术的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节、科技节、运动会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体现校园文化的丰富化。这些多样化和精细化的措施,为素质教育进校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另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学生数量众多,2023 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 万所,在校生 1.59 亿人,潜在需求旺盛,随着素质教育进校的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高考「指挥棒」未变,且学科培训受阻的情况下,素质素养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一种补充,有望得到市场进一步垂青,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从细分市场角度来看,语言素养类课程强势发展,正逐渐向低龄市场普及;科学素养领域培训受「科教兴国」战略牵引,更加受到重视,家长对于 AI 时代的焦虑渐起,STEAM 类教培课程需求稳健增长;数学思维赛道成熟发展,线上录播成为数学启蒙主要方式;课内素质教育占比不断攀升,尤其受到中考影响,艺术及体育素质教育行业或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下,学校提供的进校服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涵盖了体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后服务平台里,最受欢迎的几门课,便是编程、科学、书法、美术四大类,其中以编程为首。
为何编程进校更火热?武现国认为,第一,编程属于省编教材,不是部编教材。第二,相关师资力量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资源配比不支持校内独立完成编程课程,所以就给了广大校外培训机构以及第三方社会力量机会。第三,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科技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概念的普及,少儿编程课程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政策的支持是推动这一趋势的关键因素之一。第四,校方对编程进校的需求强烈。从学校方来看,现在很多地市要建设人工智能实验校,而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学校的科研占比,这就为科创类产品进校提供了入口。
源码熊作为一家专注于中小学生编程教育的平台,主要从事编程教育的入校,通过提供编程教育普惠方案,帮助学校解决编程教育的难点和痛点,如提供标准教材、硬件套装、课程资源等。目前已覆盖多个省市,与 600 多所学校合作,拥有近 16 万付费学生,整个服务的学生用户数超过 60 万人。其课程也多次入选河南省电教教材目录,并与广西师范大学等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推广编程教育的普及。
总的来说,少儿编程在中国学校的普及和发展,不仅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科技的发展,也得益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努力。从编程这一赛道来看,代表品牌源码熊进校的规模和人次,意味着校内外的力量已经在实现融合。
目前涌现的进校产品丰富多样,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在愈演愈烈。回答此困惑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问题:学校要引进校内的一些课程,校方对它抱有哪些期待?取舍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八月哥认为「校方需要考虑多方的诉求,考虑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考虑教师,考虑家长是否愿意付费,等等。」因此在选择时,会尤其强调以下方面。
其一,产品标准化。产品力是素质教育竞争力的底座,机构需要对学生和家长负责,才能形成良性且持续的付费循环,这对教育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针对学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依靠力量做到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提升家长对机构的信赖程度,并为双方提供可校验的培训效果闭环评估,通过赛事活动等形式实现效果外化,让家长和学校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促进其阶梯式不断解锁新的课程和技能。
这也是武现国所坚持的「制胜的武器」,他在直播中强调,对进校的产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化。所谓标准化,即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从课程设计、教学流程、师资培训,到评价方式、设施设备、家校合作等各个环节,都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就像一条流水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标准化的流程中接受高质量、均衡的教育。
其二,成果可展现。对于学校而言,在考虑引入任何教育项目或改革时,它们往往会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效益。首先,学校会评估该项目是否有助于提升学校在各项教育考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为学校带来正面的评价和声誉;其次,学校会考虑该项目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能够补充和强化现有的学科教学;再次,学校会思考该项目是否符合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是否能够帮助学校形成独特的教育特色,以及是否能够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最后,学校会评估该项目是否能够促进家校社会三方的有效合作,增强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成果能展现其实是每一个进校方的需求」。
「从事篮球培训,如果能让孩子穿着统一的服装,进行一场篮球秀,这种直观的结果呈现胜过千言万语;再如沙坪画、刺绣等实物的手工制作,如果能把学生的作品摆在特定的位置集中展示,无形中就能给人视觉的冲击感,产品的意义自然就能评判出来。这一点对于学校来讲其实是很重要的。」武现国说。
其三,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首要具备「工具思维」,任何产品都可作为帮助学校和教育局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机构应从甲方的视角出发,思考产品如何有效地解决学校和教育局面临的实际问题。其次具备用户思维,机构需要站在教学、家长和学生的立场,深入思考产品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无论是升学、留学、就业,还是满足兴趣爱好,产品都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最后要具备生态思维。机构需要跳出机构的局限,从更大的教育生态角度出发。与公立学校形成互补,避免直接竞争。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跳出单点思维,综合考虑校长、家长、老师甚至主管部门的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
其四,根据进校业务的特殊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在姚玉飞看来,进校业务具有显著的非市场化属性。受政策、教育体制等因素影响,其发展路径与传统市场化产品存在较大差异。首先, 进校业务需要高度本土化。不同地区的教育环境、学生基础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服务商能够针对不同地区特点,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其次,下沉市场是进校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的学校,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再次,标准化是实现规模化运营的关键。一套完善的标准化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然而,当前进校业务与市场化培训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一方面,进校业务在满足学生基础教育需求的同时,也为校外培训机构输送了大量潜在客户。另一方面,进校业务与升学、竞赛等机制的联动性不足,限制了其发展空间。未来, 进校业务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市场化机构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同时,应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推动政策的优化,为进校业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进校园在我国不仅获得了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素质教育如何合规、有序发展,如何找准进校切入点,如何提高综合能力、走得更远,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持续探索。
素质教育诞生自中国教育产业在 1980 年代关于教育改革的大讨论过程中,是一个相当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教育概念。在近 40 年的不断演变中,它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其实已经远远超出它诞生时承担的历史任务。从已有市场来看,艺术教育、体育教育、STEAM 教育等赛道刚需性强,已成为近几年的热门品类;政策新规之下,素质教育赛道挑战与机遇并存,规范经营成为教育企业一致的发展理念;技术迭代中,素质教育领域有了更多的创新与嬗变,科技+素质教育持续推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基于上述背景,本报告将对下的素质教育行业进行复盘与梳理,总结素质教育行业面临的内部变化与外部挑战,展望素质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以期为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参与者的决策提供参考。
多鲸教育研究院长期关注中国素质教育市场的动态和发展走向,希望通过此份报告深入研究一系列政策对素质教育行业的影响,阐明素质教育行业的驱动因素、分析商业模式、拆解产业链,并对如艺术教育、体育教育、STEAM 教育、研学与营地教育多个素质教育典型赛道进行市场特点探究、市场规模测算、竞争格局剖析和典型企业案例分析。此外,报告希望通过访谈多位业内专家,集素质教育公司创始人、行业投资人、券商分析师观点,多视角、多维度地预判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白联合公报:坚决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谴责使用非法单边强制措施
黑神话疑似多结局引发网友热议,博主:孙悟空并未复活暗示速通可能没有好结局
直播预告|解读新教材(初英沪教版),探索数字化!8月28日9点,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英语)走进广州!
iPhone 16两周后亮相?苹果或9月10日举行今年最重磅新品发布会
四川巴中2024年上半年人才引进374人,研究生160人,川农人数最多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