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闲谈教育的本质

时间: 2024-09-08浏览: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吴苾雯《北京文学》

  这个比喻描绘了教育过程中的互动和共生关系。就像树木之间的互动,一个树枝的运动会传递到其他树枝,从而整棵树会动摇,这也类似于教育中一位学生对于教师的学、思考、探索的影响能够激发其他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同样如此,一个云彩的移动和形状变化,会影响到其他云的状态,这也类似于教育中一位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氛围和学态度。最后,灵魂之间的唤醒,也是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它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认知,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成绩和人生发展。

  吴苾雯,湖北黄梅人。员。大专文化。1972年高毕业后赴农村插队务农,1975年返城招工后历任武汉铁路局工人、打字员、局团委宣传部新闻干事,《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记者、站长,中国青年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新闻采访中心主任、主任记者。武汉市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

  在特稿界,有一位深受同行尊敬的吴大姐吴苾雯,从1980年初,她就进入《中国青年报》当记者,现为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她是深受我国读者喜爱的纪实作家之一。撰写过大量的优秀报道,得过各种新闻、文学奖项,曾出版了10部纪实著作,其中《漫漫征程》和《离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人》获得全国青年读物优秀图书奖。

  有一次,吴苾雯采访了一位因公救火、大面积烧伤的青年女工,在鲜花环绕、颂歌声中,她不仅看到了那位女英雄的一面,也看到了她人性的一面:她是一个爱美的姑娘,对爱情充满渴望又充满了绝望。她虽然成了英雄,却毁了容颜,心理负担很重:这一辈子将怎么过呢?谁会与自己相伴而行、白头偕老呢?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值不值得?可是,在通讯发表的时候,这些人性化的生动感人的细节基本都被删去了。吴苾雯感到很可惜,于是,她改变角度,以特稿的形式重写了一篇。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吴雯主要关注的是普通人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先后采写出《三十年情结》、《小小的一片云》、《为不幸的孩子撑起一片绿荫》、《山妹子》等一批较有影响的作品。2000年以后,她的写作领域开始发生变化,不再仅仅停留在对个体命运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而是转向对群体命运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先后写出《我为什么逃离大学》、《盯在背后的眼睛》、《让孩子摆脱噩梦》、《只有差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家有考生》、《我只养你到18岁》、《陪读母亲》、《我不是你婚姻的人质》等作品。因为关注的大都是热点问题,所以每篇特稿都能受到读者的青睐。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