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吃改变的沙县也被小吃耽误了?三明沙县小
沙县小吃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迅速风靡全国,如今已有近10万家门店。
02沙县小吃文化城是沙县的招牌,每年12月8日的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上,上千种不同的美食云集于此。
03除此之外,沙县还有土楼之母福建土楼,其中水美土堡群是沙县现存最大的土堡群,于2019年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4沙县老火车站曾是沙县连接世界的窗口,现已被改造为三明市首个铁路主题公园,游客可以坐上复古的蒸汽机车感受半小时的穿越之旅。
05沙溪沿岸的东门古街是沙县最老的街区,其中城隍庙是东南沿海最大且保存完好的明代城隍庙,如今已引进了许多新业态。
沙县,古称沙阳、虬城,建县于东晋年间,得名于唐代。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以为沙县是个县城,其实不然,在民国时期,沙县一度直属福建省。1983年,随着三明市的设立,沙县成为三明市辖区县,2021 年撤县设区,沙县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名字“县”的“区”。
很多人并不清楚沙县到底在中国版图的什么地方,不过,若是提起沙县小吃,那就人尽皆知了。
一切的起源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那时的沙县经济陷入困顿,于是一大批沙县人来到福州、泉州这样的大城市去碰碰运气,其中一部分人开始尝试经营本地小吃。最初的沙县小吃大都是传统的夫妻店模式,一对夫妻守着一个小摊或是一个小店面,从早到晚,几乎全年无休。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出餐的扁肉和拌面就是沙县小吃最早、最经典的餐点,被称为“黄金套餐”。当时,一碗扁肉只卖1块钱,一碗拌面也只卖1块钱,这就是所谓的“1元进店,2元吃饱”;炖罐汤5块钱一碗,因此是“5元吃好”。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优势,沙县小吃很快在最初的几个城市站稳了脚跟。据说,彼时生意红火的沙县小吃店铺,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超过300元,几乎是当时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
尝到甜头的沙县人开始呼朋唤友地拓展沙县小吃的版图。在这过程中,沙县当地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沙县政府就建立起行业管理,注册“沙县小吃”的商标,开设小吃培训基地,办起了小吃节等。更为夸张的是,沙县政府让200余名政府任职人员停薪留职,带着农民走出去做小吃,更是喊出了“一村一城一队伍”的口号,即每个村成立一支小吃队伍,瞄准一座城市发起“进攻”。2008年,为了应对各地门店发展良莠不齐的问题,当地政府扶持成立沙县小吃集团,对全国的沙县小吃门店进行规范经营。在一系列组合拳下,沙县小吃的名气越来越大,鼎盛时期,有6万沙县人外出经营小吃,在全国拥有近10万家门店。沙县小吃与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一起,组成了中国餐饮界的“三巨头”。
时代在发展,沙县小吃也在不断进化。现在的沙县小吃早已不再是曾经的家庭小作坊,而是在集团管理下逐步统一了商标、服装、店面装修和产品标准,同时大力推广厨房生产模式,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也让味道更可控。主打产品“拌面”“蒸饺”等都被做成伴手礼,进入商超和线上渠道,让天南地北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尝到一样的沙县美味。沙县也在小吃产业的带动下迅速富了起来。“扁肉是砖、面条是钢,建起了沙县的高楼大厦。”当地流传的这句话便是今天沙县的真实写照。
打铁还需自身硬,沙县小吃能够风靡全国乃至走出国门,主要还是因为本身的质量。许多地方小吃离开故土都难免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但沙县小吃似乎没有这个困扰。作为客家移民的聚集区,中原的饮食文化随着各路移民传入沙县,在此与福建本土美食相融合,造就了沙县小吃丰富而多变的口味。所以,如今沙县小吃的大菜单上有240多个菜品,其中既有北方的面条、饺子,也有南方的米粉、粿条,获得“中华名小吃”的就有39种。为了应对不同地域的餐饮市场,沙县小吃还会制定各种专属菜单……如此平易近人的美食,又有能够拒绝?
在沙县俞邦村村口,有一块写着“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大石头。在20世纪末,正是俞邦村人在村支部的发动下,率先走出沙县,将沙县小吃带到全国各地。因此,俞邦村被看作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村中有一条“寻根追味”美食街,游人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沙县小吃。第一批走出村子的俞和传老人是手打扁肉技艺传承人,如今已经70多岁,在外打拼30多年后,选择回到自己的故土,继续从事心爱的小吃事业。在俞和传的店里,普普通通的肉馅经过木槌两千多次的击打,口感紧致,味道鲜美,变得不再平凡,受到无数食客的追捧。其实,这样的勤劳与智慧,又何尝不是沙县小吃走遍世界的秘诀呢?
小吃是沙县的一大名片,但并不是唯一的名片。福建土楼中外闻名,但隐匿于闽西北大山深处的土堡却鲜有人知。土堡是一种土生土长的防御性乡土建筑,历史比土楼还要久。学界普遍认为,福建土楼应当传承于三明土堡。三明土堡也被称为“福建土楼之母”。
曾隶属于三明市的沙县也有土堡遗存,古代沙县有大小土堡上百座,由于自然风化和社会变迁的因素,现存的土堡数量日渐减少。位于沙县水美村的水美土堡群,是沙县现存最大的土堡群,也是当地土堡聚集建造的唯一例证,于2019年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沙县首个级文物保护单位。水美土堡群包括双元堡、双兴堡及双吉堡3座土堡,总占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呈“品”字形分布,为当地张氏家族邀请风水师堪舆后所建。其中双吉堡大致始建于清乾隆晚期至嘉庆年间,是土堡群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规模较小,是3座土堡的中心。左侧青龙山上的双元堡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右侧白虎山的双兴堡规模次之,讲求左右阴阳平衡。
双吉堡又称敬德堂,是张氏家族的祖屋。不知是缺乏经验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张氏族人似乎是先修成内部合院用于居住,之后因为匪寇肆虐,不得不加盖了外部的堡墙以求平安。这种建造方式对于土堡这类防御建筑而言,显得有些反传统。完成了双吉堡的修建后,张氏族人很快开始了双兴堡的建造。与双吉堡一样,双兴堡并非一次建成,外围堡墙为咸丰年间补建。除了规模扩大之外,双兴堡中专门修建了一座书院(张氏书塾),体现了张氏族人对于教育的重视。
当前保存状况最好的双元堡修建于清同治年间,是土堡群中最年轻的一座,也是有历史文献可证明的沙县第一座按照官办图纸建造的土堡。有了图纸的加成,整座古堡的建造摆脱了后加堡墙的问题,一气呵成。三座土堡的规模逐渐增大,内部功能日益完善,建造水平不断提升,见证了张氏家族逐渐兴旺的故事。
今天,人们走进土堡,那厚实的堡墙、诸多的房间、错落的青瓦屋面、精美的木雕,昔日的繁华景象犹在眼前,但现在仅有双元堡中还有几户张氏后人居住,满是寂寞,令人唏嘘不已。
尽管沙县小吃已经开到了千里遥的大洋彼岸,但仍有人说“真正的沙县小吃从未走出过沙县”。要想知道沙县美食还有多少沧海遗珠,最好的办法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
从沙县老火车站出发,沿着沙溪去往七峰叠翠,这条线公里,是沙县最为经典的 Citywalk(城市漫步)线路。沿途经过往日的车站,旧时的街巷,现代的桥梁,其间浓缩的是沙县的前世今生。若是不介意多些距离,从沙县小吃文化城开始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沙县的招牌,沙县小吃文化城位于福银高速公路沙县出口处,是一个仿中国古典徽派园林设计的综合商业街区。入口广场处的雕像是一名正在制作扁肉馅的男子,展示出沙县人勤劳创业的身姿。在文化城里,可以品尝到沙县小吃的各式餐点,若是赶上每年12月8日的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上千种不同的美食云集于此,绝对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离开文化城,向着沙溪方向步行不久,便是沙县老火车站。许多人对新建的仿古街区并不感冒,更喜欢将这座充满年代感的老火车站作为漫步的起点。1958年,鹰厦铁路正式运营,沙县站是其中的一站。福建多山,沙县的交通并不发达,这座车站便成了沙县连接世界的窗口,1个站台“守着”4条伸向远方的钢轨,载满了沙县人闯世界的梦想。随着高铁开通,鹰厦铁路改线年彻底功成身退。今天的老火车站基本保持着当年的模样,整体方方正正,加之淡黄色的文化石立面,显得十分庄重;站内缺乏维护而略显斑驳的墙面、简陋的站台、遍布锈迹的铁轨,满是岁月的痕迹,吸引了诸多游人前来打卡。
在老沙县站的光辉岁月里,站前广场满是小贩,人声鼎沸。随着沙县站停用,站外的小店多数也关门业。老火车站牛肉粉是其中的异类,店老板坚持在这里开着自己的小店,“如果将店开在其他地方,那就不是老火车站牛肉粉了”。曾几何时,许多在外的沙县游子,乘坐火车回到沙县时,第一件事就是来这儿吃碗牛肉粉。碗中装的不仅是熟悉的味道,更是一种乡愁。在沙县人的疯狂“安利”下,外地来的游客也少不了要来尝尝这碗牛肉粉。
作为几代沙县人的记忆,改线后的废旧铁路和沙县站并没有被遗忘,当地政府将其打造为三明市首个铁路主题公园。感兴趣的游人可以坐上复古的蒸汽机车,感受一场半小时的穿越之旅。
经过文化公园对面的步行街,便是号称沙县第一巷的“曲巷”。曲巷是古时沙县最早被命名的30条巷子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顾名思义,曲巷的特点便是曲折无比,300米长的巷子有多达9处拐弯。20世纪,曲巷中的沙县酒厂名噪一时,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现实版。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交通不便的曲巷逐渐没落、破败。直到2019年,曲巷的改造保护工程启动,曲巷面貌焕然一新,酒肆、茶馆、汉服店等纷纷进驻,为老街巷带来新生机。由老建筑改造而来的壹号茶馆并不显眼,却借着近年围炉煮茶之风爆红,常常人头攒动。在茶馆里,点上几样茶点,泡上一壶茶,看着身着传统服饰的游人来来,颇有今夕何夕之感。
穿出曲巷,来到沙溪岸边,远远就可以望见造型独特的沙县悬索桥。大桥的索塔造型酷似凯旋门,为沙县这座传统小城增添了几分国际化气息。每到日暮时分,当桥面的景观灯亮起,让人颇有几分身处欧洲的感觉,这也为沙县的夜色增色不少。
沿着沙溪向东,看到路旁的城隍庙和文昌阁时,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东门古街的范围。东门古街是沙县最老的街区,至今仍保留着两路九巷的格局,历史建筑众多。其中的城隍庙是东南沿海最大且保存完好的明代城隍庙,十分难得。重新修缮的东门古街与曲巷一样引进了许多新业态,在街头巷尾寻一家有趣的小店,听听热情的店主讲述往日沙县的故事,会对这座小城有全新的体悟。当然,也别忘了到“我是如此热爱沙县”的经典地标下打个卡。
沙溪对岸是七峰叠翠,也是此行的终点。山脚下,重建的凝翠阁被用作沙县博物馆。阁前有一尊塑像,纪念的是宋代抗金名臣李纲。1119年,李纲因为民请命,曾被贬谪至沙县一年。在此期间,李纲为沙县命名了“沙阳八景”,今天的“七峰叠翠”便是其中之一。时至今日,沙县人依旧十分崇敬李纲,除却凝翠阁的塑像,沿着沙溪的滨江路亦被命名为李纲路。若是尚未尽兴,那就不妨静待夜幕降临,登上七峰叠翠的景观栈道,再静静欣赏一番沙县的夜景……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