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两位父亲的对比让我们深思教育的意
最近,两位父亲对孩子学业状况截然不同的反应,引起人们不断去追问,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16岁的小吴因为没有考上985大学,被父亲安排复读。在此期间因仍未令人满意,小吴遭受了父亲乱剪头发、不给吃饱饭、冬天洗冷水澡、不让与外界交流等暴力惩罚。直到当地介入干预,小吴才获得了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人身安全。
相比之下,山东的一位“后进生”显然要幸福得多。在家长会上,其父亲上台发言,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尴尬的时刻,但是这位父亲坦然面对了儿子学业上的落后,他为儿子拖了班级的后腿而道歉,却依然表示相信儿子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两个孩子,同样是学不佳,一个遭遇了父亲的暴跳如雷,一个却仍然得到了父亲的呵护和期许。他们的处境和未来不由地引发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讨论。
不能不说,无论是父亲们的暴力相向还是被迫道歉,其背后都是教育“唯成绩论”在造成压迫。直到今天,在很多家长眼里,依然是成绩好的才是好孩子,有的孩子即便再善良再博学再有才情,如果学成绩不好,那也是一个坏孩子。于是,演变成对于坏孩子就要教训教训,就要“做规矩”,甚至于暴力相向,对于受到“牵连”的人和学校则要表示歉意。
但是山东那位“后进生”父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虽然对学校道了歉,却依然没有对自己的孩子丧失信心,他认为孩子成绩即便再差,也依然肯定孩子的一些优点和特质。这一点赢得了网友的一致认同。他的发言视频传到网上,被大家赞为是“学渣”父亲的“学霸级”讲话。
应该说,这位父亲获得一致点赞是因为他让人看到了在判定孩子好坏时,除了成绩之外的另一些可能性。教育是什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育,显然不是教授几个知识点,用以考取几个高分那么简单。教育是培养孩子的惯,发现孩子的兴趣,铸造孩子的人格,优化孩子的性格,陶冶孩子的情操,让他们善良而有爱,对世界充满探索和创造的勇气……
试想,那位因没有考上985大学就遭遇父亲暴力以待的孩子,即便后来真的考上了重点大学,她也可能在心理留有阴影,不会过得快乐。获得了高分,却丧失了个性,变得郁郁寡欢,这样的教育究竟算不算成功呢?所以,无论如何去评判,“唯成绩论”都是对教育的偏见和误读,对教育发展本身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很多人抱怨,这是一个越来越“卷”的时代,孩子的课外题是越做越多,成绩分数也是越考越高,但孩子确实是越来越不快乐。不少孩子甚至在本应该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年纪就丧失了学的兴趣。很难想象,把童年过得如此痛苦的他们,长大成人后会成为一副什么模样。归根到底,还是人们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出现了严重问题,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成为了给孩子造成创伤的工具。这一点应该充分引起世人的警醒。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