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 - 三明?福建三明美食
煨豆腐又被称之为烫嘴豆腐。是将豆腐块置大铁锅内,加目鱼、猪脚、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将豆腐煮成蜂窝状,使之入味。煨好后,热豆腐切小块蘸酱油、蒜泥、冰糖等做成的调料食用,味道香甜。
碧玉卷又被称为“韭菜糍”。这种风味小吃,需趁热吃,香软润华、咸辣可口、色香味俱全。由于薄饼颜色碧绿,酷似碧玉,故名为“碧玉卷”。
韭菜包也被称为米包子,是福建宁化传统小吃。当地客家人仿照北方水饺的种一创造。蒸熟的韭菜包,包皮晶莹剔透,馅心依稀可见,清香扑鼻,诱人口馋。
福建尤溪“卜鸭”的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所谓“卜鸭”是用米及茶叶熏制而成的鸭子。当地逢年过节、婚寿喜事,一般都要用“卜鸭”来招待客人。
泥鳅粉干是先将泥鳅煮熟后,在汤中加入烫过的上好粉干和生姜、腌菜、红酒等调料,即可食用,口味讲究嫩、香、软、滑、鲜,味道清淡,是很多本地人早餐的首选。
鱼生其实就是生鱼片,限3至4斤重的活草鱼一尾,迅速去鳞、皮、内脏,再剔去排刺,然后横切成薄片,洒麻油,再蘸酱油、芥辣即可食用,鱼生鲜脆爽口。
暖菇包就是暖菇粉掺和在普通粳米的米浆里,做成的独特美食,又称“米包子”,制作技艺也是三明泰宁人仿照北方水饺的一种创造。
活肉是永安的特色小吃,名称也十分独特,因其选用猪脸靠近上唇的部位作为原料,此部位经常活动,口感不柴不腻,故得此名。
陷心馒头白里透黄,是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用饭甑旺火蒸熟,倒入木筒内,放红糖、香油,用木棍不断搅拌,然后用手捏成拳头大小的团粒,再裹上一层用粳米制成的银装。
武陵烤兔是大田县的特色美食,不仅味鲜皮嫩,还有很好的美容效果,是爱美人士的最佳选择。
九层是由9层不同颜色的米浆合成的一种经典地方小吃。它以大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9个等量。九层为大田特有之小吃。
宝玉鱼唇是特点是韧而不硬,酸辣爽口。正宗的鱼唇,系鲨鱼的口唇,唇皮柔厚清脆,味尤纯美,乃鱼食珍品。
沙县鱼丸,福建沙县小吃之一。沙县鱼丸在当地独具特色,自成一家。鱼丸,又称“鱼圆”、“鱼腐”、“鱼脯”,是用鱼肉斩茸,加蛋清、淀粉搅拌上劲,挤成小丸子,入微沸水中煮熟而成。
沙县美食烧麦皮薄个小,而且在面粉中掺了部分木薯粉,蒸熟后晶莹剔透、小巧玲珑,一眼望去便令人食欲大动。
沙县豆香糍粑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的沙县小吃,属源远流长的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它既有福州、闽南一带的饮食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山区客家饮食文化风格。
关于豆腐丸的发明,有一则有趣的传说:从前有位大户人家宴客,厨子不慎,将一条做菜用的鲢鱼让猫叼走了。厨子急中生智,用豆腐做了一道假鱼丸——豆腐丸。没想到上席后,吃的人个个叫好,从此,豆腐丸便传开了。
地址:泰宁县其他灵秀商城绣衣坊5栋109-112号(尚书第附近、欢乐迪ktv楼下)
很多吃过沙县小吃的人都对那里辣酱情有独钟,上世纪90年代后,沙县小吃如雨后春笋,沙县大大小小辣椒酱厂家不完全统计有上百家之多,做法也大不相同了。来到沙县不妨买几瓶当做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
上杭萝卜干是福建名特产闽西八大干之一。上杭萝卜干凉拌、清炖、烹炒、油烩,均为美味,可配以肉丝、鲜蛋、葱、蒜等辅料,做成多种佳肴。
永安笋干又称“闽笋干”、“贡笋干”、“白笋干”。因其具有肉厚节密、色泽金黄、笋富美味、口感脆嫩的特点,实为笋干产品中之珍品。
玉露酒产于沙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该酒以传统工艺酿制,色泽褐红,味蜜质醇。
明溪肉脯干是客家风味食品,历史悠久,载誉五百余年,居“闽西八大干”之首,驰名海内外。
米仁,又称薏苡、薏米等,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在宁化种植历史悠久,明崇祯版《宁化县志》中便有记载。
尤溪县金柑最早植于八字桥洪牌村。据清康熙五十年《尤溪县志》载:“金桔,实长曰金枣,圆曰金桔。又有山金桔,俗名金豆。”
建宁通心白莲,俗称建莲,历史上被誉为“莲中极品”,历代被列入进贡珍品,古称“贡莲”。
沙县红边茶是三明沙县的特产,红边茶从做工上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但其口感有着明显的红茶的特点。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