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设生活常识课引导大学生学会生活2024-11

时间: 2024-11-05浏览:

  近日,南京传媒学院在新学期为学生开设了一门名为《大学生生活指南》的公选课,课程内容包括“医院看病具体流程”“做饭的基本逻辑”“租房注意事项”等生活常识,引发关注。授课老师回应,这门课的初衷是教会大家好好生活。

  生活常识课受到欢迎,正是因为切中了大学生的痛点。许多人都是直到大学时才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学上的状态中脱身出来。这个时候他们与社会接触并不多,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社会运行情况对他们来说可能都十分陌生。诸如理财、看病、租房等形形看似简单琐碎却很难避开的烦恼困惑,常常让不少大学生深感焦虑。

  与此同时,现在各个渠道中的信息非常庞杂,大学生在生活常识方面的诸多问题几乎无法在某个地方得到系统性、专业性的解答。尤其是刚刚离开家庭的学生很难清醒辨别是非、保持定力,很容易被蒙骗,造成钱财损失和精神伤害。高校的课堂如果在专业知识之外,还能为大学生提供权威可靠的“生活指南”,必然能够让他们在走向社会时更加从容自信。而让大学生在未来有能力自如地应对各种生活挑战,尽到家庭和社会责任,均有赖于高校提供的专业化培养和全面素养培育。就此而言,社会常识素养课就是非常好的形式。

  近来,针对大学生在生活方面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不少高校尝试开设了恋爱课、生活常识课、法律通识课、理财课、健康素养课等课程,深受大学生的欢迎,频频出现“一课难求”的境况。不过,当前社会常识素养课均为高校自行探索、设计,缺乏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仍然存在相关课程较为散乱,部分内容设计脱离需求,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课程延续性存疑等问题。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不妨考虑直面学生需求,制定课程指导目录、内容纲要、授课标准等,供各地高校参考。高校则可结合本校特点,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加快实施制度化建设,完善社会素养课程体系。此外,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授课形式,鼓励老师带领大学生组建各种社团小组,引导大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掌握相关社会生活知识和技能。

  无论如何,“生活指南”课程都是顺应学生现实需求的一种有益尝试。期待更多高校加入探索社会常识素养课程的行列中来,也期待这样的课程能够日臻完善,落在实处,真正成为大学生独立生活、走向社会的助力。(江德斌)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