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的以来,以为核心的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之大计,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围绕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新征程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际,《论教育》出版了。这部专题文集收入有关重要文稿47篇。认真学这些重要论述,对于牢牢把握教育的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是领导一切的。指出,加强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必须牢牢掌握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对这个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是贯穿这部专题文集的一条红线。
牢牢掌握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和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关乎教育的性质,关乎教育的兴衰成败。我们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几百年历程,走过了由旧到新、由小到大的非凡历程,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行列。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坚强领导下,才能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的以来,从和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强调,要坚持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教育方针是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贯彻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思想,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怀“国之大者”,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兴,教育强则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的以来,以为核心的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全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完善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完善委统一领导、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以为核心的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目的是推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总抓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委要把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当成重要职责,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抓好领导和思想领导。领导,就是要保证正确办学方向,保证的领导全面发挥作用;思想领导,就是要掌握思想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各级委和政府要在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政主要负责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地委和有关部门组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去高校作报告,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工作专业性强、规律性强,管教育的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更要尊重和钻研教育,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强调,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教育系统的体系健不健全,的建设抓得好不好。地方各级委和教育部门要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保证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的领导的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落实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高校要坚持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委统一领导、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高校、校长都要成为家、教育家,确保高校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和人民的人手中。要在中小学校建立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标准和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要加快推进民办学校的和的工作全覆盖,确保的教育方针在民办学校得到贯彻。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把抓好学校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要发挥基层作用,使基层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任何社会,其维护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这部专题文集集中反映了对这个根本问题的深邃思考。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关系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前途命运。我们办的是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指出,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我国是中国领导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领导和我国制度、立志为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们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是丝毫不能偏离的方向。强调,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这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不管什么时候,为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办好思政课,坚持不懈用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强调,办好思政课,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用思想铸魂育人,实施立德树人工程。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教育,着力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坚定不移听话、跟走。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要注重运用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全面推广普及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全面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以为核心的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学知识是学生的本职。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学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做到敏于求知、勤于学、敢于创新、勇于实践。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短板,“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要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向群众学,向实践学,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的忠诚。
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部专题文集对有关重要论述作了充分反映。
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让学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要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过程都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要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建设学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下一步要重点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指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推动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以来,以为核心的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国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千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孩子们告别了天天跋山涉水上学,实现了住学校、吃食堂。
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一段时间以来,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又在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指出,说到底,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教育的指挥棒在中小学实际上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要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双减”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要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高认识,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持续巩固“双减”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的学型社会、学型大国。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方式。如何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公共服务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形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环境。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终身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建设全民终身学的学型社会、学型大国。
四、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的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这部专题文集,突出反映了的有关重要论述和战略擘画。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以科技发展、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健全新型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实验室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指出,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要着眼于“教好”,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要着眼于“学好”,围绕立德立志、增智健体、成才用才推进改革,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要着眼于“管好”,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要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学生成长、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要强化教材建设事权地位,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不拒细流,方为江海。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要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提升层次和水平。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把质量高、符合需要的引进来。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把牢教育对外开放正确方向和安全底线。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积极支持发展中教育事业发展,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教育是促进各国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要通过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学《论教育》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教育发展道路,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富强之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