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科普大家-中国科普网

时间: 2024-11-23浏览:

  近期,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直播领域五类突出问题,其中就包括“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

  网络丰富了公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所需的科学类信息,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伪科普”“伪知识”,尤其是医学健康科普领域的内容借助网络平台广泛传播,甚至获得了比权威科普更大的流量和关注度,这不仅让公众无所适从,更不利于科普高质量发展。

  有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视频形式获取和掌握有价值的医学知识。当前,众多健康科普达人基于自身的医学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关注和社会影响力,实现了“出圈”。

  但是,有一些健康科普达人脱离自身的专业领域,盲目“跨界”宣讲其他专业的话题,导致“伪科普”“伪知识”问题的产生。因此,医学健康科普需要明确自己所在的“圈”是什么,“出圈”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正确的“出圈姿势”。同时,我们需要思考下面几个问题:盲目“出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内容的“出圈”?我们该如何用更合理的手段来抑制这种现象的出现?

  其实,医学健康领域的科普需求一直十分旺盛,相应的供给也比较充足,但关键问题在于公众有时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这些信息,反而更加依赖于平台的推送内容。当下,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让更权威的内容有更大的曝光度和触达率,寻求让权威科普知识“出圈”的途径,比如进行精准定位、创新表达方式、开展跨界合作、利用新媒体传播,并注重持续性和互动性,等等。

  诚然,当下我国需要大力推进医学健康科普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做好医学健康科普,依然需要医学健康科普工作者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并将产量“最大化”,莫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最终并未取得应有的实际效果,反而失去了医学健康科普的严肃性。

  王大鹏,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专业领域为: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社交媒体科学传播,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等。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在《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在光明网,科普时报开设专栏;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已翻译出版科普研究理论专著多部(两部译著获得业内奖项),出版科普理论研究专著《愿景与门道:40位科普人的心语》,《谈科与论普-科普人“出圈”手册》等。已为各类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培训百余场。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