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抓好市域统筹 办好县域普通高中|封

时间: 2024-11-25浏览:

  的以来,先后实施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和“十四五”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可以说,县中承载着千千万万学生和家庭读书求学的希望,提升县中办学质量也是保障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本刊第21期封面主题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加快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从多个角度审视县中的高质量发展,以期能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湖南省常德市高度重视县中建设与发展,实行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坚持做好全域高中学校整体提升,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招生管理,着力构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常德特色的县中高质量发展之路。一起来看他们的具体实践——

  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县域普通高中(简称“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承担着为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高度重视县中建设与发展,坚持市域统筹、系统谋划,“一盘棋”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县中整体提质,全市和所辖县市区高考本科录取率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呈现“优质均衡、特色多样、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全国推介,走出了一条具有常德特色的县中高质量发展之路。

  常德地处湘西北,下辖9个县(市、区)、5个管理区。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大城市“虹吸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普通高中教育曾同样濒临“塌陷”。近年来,常德市坚持把办好县中作为发展基础教育的龙头工程、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的基础工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作为市县两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标志性、系统性、接力性工作,实行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坚决扛好县中高质量发展责任,保障县域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领导抓教。突出“一把手抓教育”,各级政领导争做“教育”“教育县长”。建立健全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实现市县两级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委教育工委全覆盖。

  定期专题议教。建立委和政府定期议教制度,市县委常委会、政府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定期专题研究县中发展的突出问题,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1次到校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

  开展联校支教。建立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各地一名县级领导、多家县直部门联系一所学校开展援教支教,政主要领导均主动联系县中,结“亲戚”、解难题、当后盾。

  坚持把全域高中学校整体提升作为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理念”,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办学基础,让县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优化学校布局。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大格局谋划县中振兴,要求每个县(市)至少建好1—2所高标准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协调推进其他高中建设发展,推动全市普通高中整体发展、均衡发展。实施县中发展提升行动,推动县中向县城聚集,集中优势力量办好县中教育,全市先后投入30多亿元,高标准迁建了6所县中,高质量整合了9所农村高中。

  改善办学条件。坚持投入优先满足,加快补齐县中短板,不断优化县中教育教学环境。累计投入20多亿元增建教学用房、改造运动场馆、添置教学设备,建成7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实现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面清零、教室智慧终端全覆盖。积极化解县中债务,让学校轻装上阵、安心办学。

  实施帮扶共育。坚持示范高中与一般高中、公办高中与民办高中一起抓,建立普通高中结对帮扶机制,采取区域内与区域外相结合、“一帮一”与“一帮多”相结合,11所优质高中结对帮扶16所薄弱高中,促进优质带动、共同发展。建立湘鄂边省级示范性高中联盟和沅水、澧水流域市级示范性高中联盟,成立常德市优质高中学校联盟和普通高中沅澧共同体,深化开放合作,开展抱团教研,实现成果共享、共同提升。

  坚持把教师作为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三名四优”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坚持头雁强教。实现县中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覆盖,推行专家治校,注重校长基层多岗位历练、办学实践锤炼,并坚持从教师中培养选拔校长,全市39所普通高中学校校长有36人是从一线岗位多年历练后提拔使用的,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名优校长。各级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切实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信任校长,在教师招聘、干部任免、学校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支持、零干扰服务,让校长放手管理、专心教育,发挥名优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坚持名师带教。实施名师工程,构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成长体系,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岗位大比武大练兵等多种方式,持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创新培养机制,让优秀教师源源不断。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担当重任的能力,构建从高一到高三的“大循环”培养机制,让优秀年轻教师从教学实践中脱颖而出。推行集体备课机制,牢牢抓住“备、教、批、辅、评”五个核心环节,大力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集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桃源县一中“学科中心”、安乡县一中“师生同考”、津市市一中“先生夜校”育师成效明显。

  坚持人才兴教。优先保障县中用编需求,最大限度赋予学校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县中招聘教师提前校招、当场面签等制度,打通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近三年支持县中自主招聘教师1201人。落实好各级尊重教师、优待教师的措施,推动职称评聘向县中班主任、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全力“拴心留人”。加大优秀教师奖励力度,市级设立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开全省先河给予获奖对象10万元重奖。建立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激励制度,每人每年分别给予10000元、7000元和5000元津贴。全面改善教师住房条件,近三年新建周转房、人才公寓3485套,实现教师安居乐业。澧县一中创新实施职称和薪资双轨运行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低职高聘,分解绩效工资并进行100%浮动。

  坚持把招生管理作为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环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期盼,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办好每一所高中学校,让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高中教育。

  严格“阳光招生”。在全省最早推行属地招生政策,严禁跨区域招生,禁止市县之间争抢优质生源,7所市直高中的招生严格控制在城区范围。各县市区一中招生实行“指标到校”政策,将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坚持“一校一线”录取,严格招生纪律,杜绝打招呼、递条子、开后门,坚决遏制“掐尖”“买卖生源”“抢挖生源”等招生乱象,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生态。

  实行均衡编班。推动分班由“掐尖分等”转向平等均衡,不搞重点班、实验班,高中三个年级按照成绩和性别平行分班,科任教师按照职称、年龄、性别和综合素质均衡搭配,让每个孩子均衡享受教育资源。

  推进评价改革。出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建立包括办学行为、文化成绩、全面发展三个维度18个要点的评价体系,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和“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每学年对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召开质量讲评会,发布考核评价结果。坚决清理规范“十不得、一严禁”等负面清单事项,禁止学校宣传炒作“高考状元”“清北招生人数”“高分考生”等行为。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着力构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效果。

  打造特色素质教育。建立以素质发展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体验式”“融入式”德育实践,注重学生的惯养成、人格培养、品德提升、身心健康,突出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推动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引导高中由分层办学转向分类办学,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引导学生将兴趣特长转化成专业甄选、职业规划优势,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高中,招飞、艺体等方面录取率位居全省前列。

  打造特色高效课堂。坚持以教研改革强内涵,每个学科设1个市级教研基地,每个学科组建10人左右的市级学科教研核心团队,每年对全市教研部门和教研人员工作进行评价;各高中学校均设教科室,分学科设置教研组、备课组,分别由学科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组长,通过常态化教研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集体备课、磨课制度和校长推门听评课制度,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高中课堂特色化、多样化、高效化,形成了桃源县一中“生本课堂”、石门县一中“五个转变”、澧县一中“卓越课堂”、鼎城区一中“渗透课堂”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较好破解了“拼时间”“重刷题”“搞培训”等低效手段。

  打造特色文化氛围。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县域普通高中深挖学校文化底蕴,融入本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文体活动,使学校文化成为师生之志、学校之魂。深入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大力推进“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成果创建,培育鼎城区一中的“隽新文化”、澧县一中的“书院文化”、津市市一中的“车胤文化”等一批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坚持把调动各方力量办学作为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保障”,不断汇聚支撑县中发展的强大合力。

  依托基金奖教助学。全面做实做大市县两级教育基金会,目前市县两级教育基金会资金余额4.97亿元。每年县市区教育基金会一中分会奖励师生都在 100 万元以上,有效激发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

  鼓励各方齐帮互促。坚持办好公益助学活动,每年吸引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等一批社会和爱心企业多次捐资助学,如石门县一中争取湘佳牧业、东方雨虹等多家企业支持,设立15项“园丁奖”。深入推进“校友回常”,扎实做好“校友+教育”文章,吸引广大校友支持母校建设发展,如桃源县一中校友发起成立校友基金会,资金总量突破4000万元。

  做实家校协同育人。推动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通过“教师暖心大家访”“家长考纪考风监督员”“晚自亲子陪伴”“层级家委会”“评选最美家长”等举措,开展高质量的家校互动,推动形成广大家长理解、支持、信任教育的社会氛围。桃源县建立“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乡镇家庭教育指导站”“村居(社区)家长学校”三级服务体系,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全覆盖,成为全省先进典型案例。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