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妇联以“她力量·明姐姐故事汇”唱响城市
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20日电(丁楚玉 陈丹)在农家小院,妇女干部讲述的理论知识;在公园广场,巾帼志愿者开设普法集市;在巾帼讲所,宣讲员深情讲述红色故事……
今年以来,三明市妇联坚持“红色领航”,深化“她力量·明姐姐故事汇”思政领航行动,发动全市各级“明姐姐故事会”巾帼宣讲队,走进基层一线、走近妇女群众身边,推动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截至目前,成立“明姐姐故事会”巾帼宣讲分队13支,成员800余名。线上线下面向全市妇女及家庭各类宣讲活动3000余场次,辐射群众100余万人次,实现宣讲范围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明姐姐故事会”是三明市妇联牵头打造的具有三明巾帼特色的巾帼宣讲品牌,通过带动各级妇联干部、先进妇女典型、家庭典型等“妇”字号队伍,不断充实“明姐姐故事会”巾帼宣讲队,并辐射带动培育出“宁化县红土地客家女子宣讲队”“永安燕城最美之声”等13支巾帼宣讲队伍。
从机关单位到企业高校,从美丽乡村到城镇社区,从田间地头到千村万户,“巾帼红”“警(税)务蓝”“橄榄绿”覆盖各系统、各行业……“明姐姐故事会”巾帼宣讲小分队成为活跃在广大妇女群众身边的巾帼理论宣讲“轻骑兵”。
“作为一名巾帼宣讲员,我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要不断挖掘贴近妇女群众生活的题材,用更加生动的方式讲述,让老百姓听得进去、入得了脑、暖得了心。”“明姐姐故事会”巾帼宣讲骨干王莉莉表示。
话家风、话创业、话发展、话新风……三明市妇联聚焦妇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展“一月一主题”巾帼骨干示范宣讲、沉浸式主题宣讲等,与“妇联干部下沉讲—巾帼典型分众讲—巾帼志愿者入户讲—居民夜谈互动讲—妇女群众自发讲”相结合,形成“1+N”联动宣讲机制,让常态化的巾帼理论宣讲在机制上更系统、更可持续,在宣传上更有传播力和影响力,形成有效互动闭环。
此外,三明市妇联积极推动巾帼宣讲“走出山”,唱响城市品牌,生动讲述“风展红旗如画三明”红色三明故事等。
“打竹板,响叮当,咱们姐妹走上台,姐妹见面话儿多,今天不把别的说,文明实践春风吹,理论传播我当先……”12月3日,“风展红旗如画三明”暨“她力量·明姐姐故事汇”巾帼宣讲活动走进上海市虹口区、杨浦区,6位巾帼宣讲员以生动的讲述方式,将红色三明故事、绿色三明故事、文明三明故事以及改革探索实践娓娓道来。
宣讲会后,三明市妇联联动市供销社开展“明供优品”展示展销活动,沙县拌面、永安笋干、明溪肉脯干、清流豆腐皮、建宁通心白莲……一款款品质优良、独具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吸引众多上海市民前往品鉴和选购。
“宣讲+展销”“宣讲+推介”“宣讲+文旅”等特色模式下,巾帼宣讲为“三明故事”的传播注入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三明市妇联积极探索适应基层妇女群众需求的宣讲形式,通过“宣讲+文艺”“擂茶宣讲”“庭院宣讲”“云宣讲”等“微宣讲”形式,让宣讲工作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在将乐县常口村的邱姐擂茶馆,常见到这样一幕,村民邱彩立一边在小院中忙碌地制作着擂茶,一边哼唱着悠扬的地方歌谣:“月光下的孩子,月下的老妪,邀您共品这擂茶香……”
邱彩立巧妙地将自家美丽的庭院转变为展示擂茶文化的窗口,从而在家门口端起了“生态饭碗”。作为“明姐姐故事会”巾帼宣讲队的一员,她常常在小院里,以一杯杯温热的擂茶为媒介,向来访的宾客讲述常口村迈向生态文明与小康生活的历程。
在宣讲内容上,突出主体化、特色化,挖掘“苏区红色娘子军”“金溪女将”“尤溪谢坑女子耕山队”等三明本土妇女运动史资源,因地制宜结合地域、民俗特点,讲出三明特有的“红色”之味、“巾帼”之味、“文明”之味,并结合山歌、快板等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地域民俗、节庆等主题活动,推动宣讲入脑入心。
泰宁山歌协会巾帼志愿服务队将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唱入山歌歌词中,以“乡音”传“音”,用山歌架起了和群众的连心桥。
明溪县枫溪乡妇联结合“廊桥议事”开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巾帼大宣讲,及时将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到群众心间。
建宁县巾帼宣讲小分队创新“电影+宣讲”模式,以电影放映与现场宣讲相结合的形式,使理论知识的传播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此外,在宣讲中有针对性地面向妇女儿童送技能、送政策、送服务、送关爱,在“宣讲+服务”的双向互动中不断提升宣讲质效。
结合开展“我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宣讲与“近邻·爱心敲敲门”巾帼志愿服务、“雏燕关爱·爱心家长”、“巾帼家政进社区”等项目相融合,把“宣讲地”当作“服务区”,让宣讲形式更加多元,更加深入人心。(完)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