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有啥潜力与机遇——解密“宝藏城市”三明

时间: 2024-01-25浏览: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股“回乡”热潮渐渐兴起。越来越多人看到了中小城市的潜力与机遇。

  最近,4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在福建三明,感受到了“小而美”的“家乡味”。今天,我们将跟随他们的视角,一起解密这个平平无奇、又绚丽多姿的“宝藏城市”,一同感受三明的高质量发展。

  在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沿着街边摆着很多无人货架和自助小铺。没有看店的主人,只有一张收款二维码,和两行字:“自家种的菜,看心情给钱”。

  这样一个诚信、淳朴的半山村,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赌博村。村里污水横流,很多村民不做农活,赌博成风。

  2015年,53岁的林上斗从部队回到家乡半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看到村子破败的样子,他便号召村民一起改变。不出几年,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变成文明村。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烧卖、扁肉、豆腐丸、锅贴、芋饺、泥鳅粉干、喜粿……240多款美味小吃,总有一款对你的胃口。沙县小吃,早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国民美食”之一。

  1999年3月4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同志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20多年来,沙县经历了5任县委书记,历任县委领导班子牢记习同志的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坚持把小吃业当作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

  近年来,沙县推动小吃的品牌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让沙县小吃风靡全国、走向世界。如今,沙县小吃生意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500多亿元。它不仅成为了国人海外思乡的慰藉,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和软实力的体现。

  1992年,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还是一片荒地,只有四名专业老师和几名员工挤在一栋教学楼里。

  比这更难的是招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特殊教育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个新概念,再加上特殊教育学校也不是免费招生,许多父母不愿意让残障儿童接受教育:“我这个孩子还读什么书,都不如留在家里干活。”

  即使条件如此艰苦,也没有人放弃。“特殊儿童接受教育将来学一门手艺,不仅可以照顾自己,说不定还可以养活全家。”这便是校长和老师的信念。

  在他们的坚持和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了解和相信特殊教育,使得更多孩子受益,可以反哺社会和家庭。

  对这座城有多热爱,就会花多少精力去保护她。从这些对比照片就可以看出,三明的工业区排污明显减少了,城市的绿色明显多了起来。

  除此之外,三明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以前摩肩接踵的露天市场,现在变成了整洁有序的室内市场。

  曾经积满淤泥的河道两侧,成了美丽的沿河步道,这里生活的人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充满了日常的烟火气。

  筑好鸾巢等凤来。环境变美了,人心向善了,营商更便利了,三明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外地青年来这里定居生活,也吸引了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来这里寻找机会。

  几位台湾商人在三明看到绵延的群山和漫无边际的梯田,决定在这里投资设厂,还培育出了一款东方美人茶,几年后获得了全国名优茶评比的一等奖。

  像三明这样的城市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不仅有远方的奋斗和拼搏,也有小城市具体而微的美好,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抓住机遇,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