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黑色幽默电影”动物化人性回归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宁浩导演的电影《无人区》,在经历了四年的审批修改之后,电影终于呈现给观众。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部差点被禁播的电影获得了众多的好评。
这部电影在获取了商业票房上的成功后,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一系列对于人性善恶、人性缺 失的讨论。
在电影发展史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电影创作者在电影这门学科中一直在谋求体现人性、关注人性与思索人性的理念。“人性”这一复杂且深刻的理念与当代的政治、经济、文明、社会等紧密相联。
“人性作为电影的底色,电影离开了对人性的体现,就只是苍白空洞的、无法真正感动人心的影像而已。”
纵观一百多年以来的世界电影佳作,我们会看到,每一部优异的经典影片都是关注人的作品,这些电影之所以经典,不是因为情节描述精彩或是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更是一种表现人性、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从而使观众在影片观看过程中感悟到人性的真善美。
在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以人性为创作核心的影片越多,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距离就越近。“正是因为对于人性内蕴的注重与体现,电影这一门学科才跨越了政治、民族和国界,获得了各地观众的喜爱。”
”2013年底,电影 《无人区》的公映,在社会上引发了一系列对于它的评议。
《无人区》的上映不似“疯狂”系列的黑色幽默,引人发笑,观众也不再只是纠结于影片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更多的把评论指向了对社会、制度、人性的探讨。
在电影中,导演虚构了一个“动物”的世界,通过各种事件的描述、人性的泯灭与救赎的刻画,让观影者关注于对人性的思考。
人失去社会性是丧失人性、扭曲人性,人性回归是重新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存在,再次具有 一个社会人具备的社会属性。
不是里面没有人的存在,而是里面的人的性格都是自私残酷,而且没有法律道德规范可言,也没有作为人的社会属性。
“无人区”可以说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在里面的人如同森林中的野兽。这是一个封闭虚构的环境,在里面,没有道德、法律,只有冲突、利益,《无人区》就是一个宁浩用来探讨人性的实验。把人放到一个这样的社会,看看人终究会堕落到哪一步。
影片里面两个猴子的故事是点睛之笔,猴子最后变成了人,人一旦没有了社会属性,其实与野兽无异,所以故事被称为“无人区”。
猴子为了获得食物不被吃掉,相互放哨,获得了人类相互依赖的品质,学会了用火,火代表了文明,猴子获得了社会属性,成为了人。
影片在最后,所有的邪恶被毁灭,善良得以彰显,社会属性重新出现在人的身上,阳光重新照在大地,黑暗转变为光明。
电影《无人区》的叙事风格主要是黑色、野蛮、暴力,叙事是以模仿暴力的西部片和公路片为背景,以黑色幽默和荒诞不经风格来讲述故事内容。
在《无人区》里既没有法律,也没有道德,这里只有对于生物最本能的生死喜恶。导演一开始就交代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总有我们人类无法触及的地方,不仅是地域上,还有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片中充斥着杀人越货的非法勾当,一群失去人性的野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夺,展露出人性的猥琐。
宁浩借鉴了很多国外经典公路片的技巧,如奥利弗·斯通的《不准掉头》,男主角在经过高速公路旁的一个小镇上时,遭遇了各式各样的阴谋和恶人,一直无法脱离,最终无奈之下只能是被逼入暴力和罪恶。
《无人区》通过律师潘肖完成了人性找回、人性回归,构建了一个舍生取义的故事,对于电影类型化的尝试是一个进步。
《无人区》是导演宁浩塑造的一个虚拟社会,所谓“无人区”不是没有人,而是里面的人没有正常人所具备的人性,不能被称之为人。
人性的丑恶在这里得到了浓缩,导演一开始就提出: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导演将人物角色“动物化”,重点剖析人性中的丑恶,在影片中对人性做了一些讨论,用动物形象的方式揭示了“无人区”中最真实的人性。
就像在最后,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人性中的善,为了别人舍弃自己本身的炙热情感,我们看到了律师潘肖最人性的举动,与贩鹰老大同归于尽。
演员徐峥作为宁浩导演的好朋友曾经说过:“宁浩他对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观点有一整套的逻辑认知,并且他把这些想法植入到《无人区》中。”
依照宁浩导演的价值观在电影中的表现:“人的动物性生而就存在着,人先是动物,只有在通过后天教育学习之后然后才具备了社会性。但人本身的动物性往往被我们主动的掩盖了,只有在十分蛮荒、没有法规限制的环境之下,你才知道人只有靠动物性才可以生存下去。”于是,宁浩导演在《无人区》中选择了一个很 低的视角来审视“无人区”当中那些不具备社会属性只有动物属性的人,以及人是如何与 自己的动物性博弈的过程。
“无人区”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遵从食物链的丛林法则。人性的动物化在“无人区”中都能找到所代表的符号,从侧面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物欲观念,讽刺了那些为了追求利益而做出损人损己的举动的人,值得现代人们的反思。
在评价一个导演的作品时,我们往往用一个词去表达:功力,这个词看似空泛抽象,实则有着十分具体的技术指标,比如对场景的设计和运用,就是考验导演功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影片《无人区》中,这样的设计往往看到宁浩导演的别具匠心,尤其是加油站内的三场戏,更是这部作品的神来之笔。
在那个简陋脏乱的加油站内,宁浩制造了三场扣人心弦,极具戏剧张力的戏,这三场戏处处埋伏着斗智的心机,也处处埋藏着悬念,尤其是几个人物来来往往的对话,为了各自的利益,各怀心机,各有算计,每个人的语言都看似错位,但每个人的语言都埋伏着心机,这种错位,不仅为影片增添了黑色幽默的意味,同时,也将戏剧冲突的洪流,直接推向观众的喉咙,让人不得不提着心,屏着呼吸跟随着他设定的戏剧方向同步向前。
镜头学习美国好莱坞西部片,每个场景故事开始镜头都是用大远景或者远景,接下来推到中景,再根据各个人物的关系进行分镜。
这种远距离的镜头配合空旷的荒漠,更为冷酷苍凉,让人置身于“无人区”当中,放开所有的束缚,抛弃各种的规则,释放出压抑的人性。
《无人区》从一开始所讲的动物的故事以及一系列的大远景镜头就给我们这种感受,同时,又有一种冷静的直观感受。这跟导演对镜头的安排和演员的表演有直接关系。
导演对于这种镜头的设计,一方面是营造一种荒凉的气氛,另一方面是给观众传达一种人性的荒凉,将人性进行极端化的放大,直接暴露在旷野中,让观众更直接感受到这种赤裸裸的人性释放。
“《无人区》是对中国电影界稀有类型的一次勇敢尝试,是一次对西方类型电影的借 鉴,更是一次对西方类型电影的本土化诠释。”
在故事编排与人物设置上,《无人区》做到了大片的水准,片中诸多的笑点也体现出导演和编剧的才华,在摄影、场景选择与剪辑 风格等技术层面上也做到了相互的统一,人性的主题显示出导演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虽然会有一些瑕疵在内,但从商业和审美以及社会角度来说仍然不失为一次成功的电影的本土化改造。
在电影《无人区》中,我们看到了宁浩导演试图摆脱“疯狂”标签的痕迹,去做一种突破创新,《无人区》的故事讲得是西部片、公路片,当中透漏着狂野血腥,在这里面没有法律,更没有道德,就连金钱也是无用,只有关于生物最基本的生死善恶。
这种“疯狂”是宁浩导演的转型和野心,一个好的导演在赚够自己的资本后,就应该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去创造出可以分享给全人类更高级的精神享受。
中国地域广大,不仅有繁华的都市,繁茂的丛林,宽广的海岸,更有像“无人区”这样广漠的地貌让新兴导演去冒险去尝试去挑战。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类无论如何也触及不到的地方,那就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为放弃了自私,而是人学会了用火”,是人性的思考使得宁浩的成功。反思宁浩的成功,让我们想到现今中国电影的状态,随着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电影臣服于高科技,单纯的变成了声光的刺激,运用各种各样的噱头去博得商业上的利益,而没有更深刻的人文意识。
宁浩导演的成功,告诉那些还在奋斗在成长道路上的人,只有用心才能拍出好的电影。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