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就人生价值2024-05-22

时间: 2024-05-22浏览:

  人类的社会活动无非是以人为主题,将资源转化为财富,在不断创造与消费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价值而已。而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以价值关系为基础的活动。

  从人类社会活动的价值意义来看,教育历来就是培养人的价值自觉,实现与发展人的价值的社会活动,是引导人类进步的社会过程。

  教育在实现和发展人的过程中,最大的优势与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个体价值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以科学的手段推进人类价值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功利主义、工具主义、实用主义过分张扬,庸俗化、世俗化越来越突出,屏蔽了教育本身的诉求。

  很多时候,教育成为了家庭光宗耀祖的工具,成了学生吃饭谋生的工具,成了机构赚钱发财的工具。

  从幼儿阶段开始,家长就把孩子送去学舞蹈、唱歌、钢琴、奥数等各种各样的附加课,他们甚至不知道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使孩子没有得到童年的生活。反而因为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使“五加二等于零”。同时,这样的盲目教育使孩子心灵玷污、思维扭曲。

  这样的做法和教育本身价值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违背了教育本质。仅仅盲目迎合社会底层的需求,束缚了人性“张扬”的一面。

  教育培养了小布什和奥巴马,也培养了和卡扎菲,教育并没有体现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

  现在,战争不断、疾病肆虐、生态恶化,这些背后是人类价值的危机,它的起始点在于人类教育的危机。

  所谓唯真,就整个教育活动要按真理,学真理,求真知,做真人,富有真爱之心;唯智,就是要爱智慧,有爱智的兴趣,有伸展智慧的能力,掌握智慧,做智慧之人;唯实,就是从实际出发,要面向现实,要实现现实奋斗的目标;唯和,就是要构建和谐、和善、和美的道德体系。

  教育只有阶段性的任务而没有终极任务,但是有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是幸福,所以,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使人成为有责任和能力的幸福的社会人,使自己幸福、家庭幸福、团队幸福、国家幸福。

  为此,围绕价值主义的基本观念来考察教育,首先就要使教育构建人的主题价值,使教育发展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

  在云南,从幼儿园到大学均实行“三生”教育。目的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使他们知道如何生存,挑战生存,提高生存能力;使他们知道只有在奋斗之后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人最根本的是生活信仰。而目前,落后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缺乏生活信仰。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是落后,甚至是庸俗的。所以,教育首先要构建人的主题价值。

  因此,应构建一个使人的主体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制度,使人能够自尊、自信地生活。提高教育的时空配置,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目前,从幼儿园到大学,整个教育体制出现错位现象。在幼儿园希望培育科学家的苗子,甚至还要教一点成年人的思想,而到了大学却反过来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应该改革的观念。

  同时,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现在很多教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校,事实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价值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还应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以促成人们思维方式、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

  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人的价值外化。人类社会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价值,发挥教育实现发展人的价值的特殊功能,使个人幸福,国家繁荣。

  自信心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不管是面对挫折还是机遇,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战胜挫折,把握机遇。

  当前,中国的穷人穷不出精神;富也富不出素质。很多富人不愿意把自己的一分钱拿来搞慈善,贫困生却拿着学校的助学金买酒喝。

  物质贫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瘠。物质上拮据,依然可以通过精神上的富有来改变这种状态;精神贫困了,物质再丰富也是妄谈。

  教育可以通过提高人的实践、思维、学习、能力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使人通过不断完善,提升自信心。

  而受教育者需要有激情、理性,更要有意志来实现自我完善。激情使学习充满活力;理性是控制激情脱缰的缰绳;意志力可以让人在目标面前,坚持到底,不会半途而废。

  同时,教育的终极价值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作为六省终身教育试点之一,云南省即将出台终身教育条例,成立开放大学,使教学资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

  而开放大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促进教育观念的改革。职业教育要求培养人的职业思维、职业能力、职业品格以及职业精神,而目前仅是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时代是包容的时代,赶上这个时代,就要承担改革赋予自己的责任:坚持发展至上,坚持和谐稳定的价值取向。

  (作者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本文由本报见习记者冯丽妃根据作者所作报告记录整理。)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