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有哪些特产福建宁化:多举措挖掘红色资源
三明,全域处于原中央苏区。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立足老区苏区优势,持续保护、挖掘和利用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湘江战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基因在绿水青山间长存,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能”。
千年客家,红色故里。宁化,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主要出发地之一,也是最远的出发地。
2021年8月,国家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宁化名列其中,纳入省规项目17个,总投资18.84亿元,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有11个,完成投资13.23亿元。三明市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梳理制定项目任务分解清单,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目前,宁化已基本形成以“一地一带两院两园”为主导的全域红色版图布局,有效地提升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的影响力。
走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段)的标志性项目——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座座革命先烈铜像浮雕……红色精神如暖流在心田流过。如今,这里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场馆之一,自2021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党政企学习团队6400余批次、60万余人次。
今年是湘江战役九十周年。在第三展厅,记录着6000名闽西革命战士血洒湘桂大地的悲壮故事。一面墙上,写满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278名宁化籍战士的名字,而那些无名的烈士,“6000名战士”成了他们共有的“标签”。
说起那段历史,宁化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主任邱明华总是感慨万千:“他们就是著名的‘绝命后卫师’。宁化参加长征的子弟兵大部分被编入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绝大多数在湘江战役中牺牲了。”
先辈奉献生命保家卫国,后人应当铭记不忘。为更好地学习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宁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争取3725万元革命文物保障保护专项资金,修缮27处革命文物,巩固学习研学阵地。在全县现存革命文物中,14处23个点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革命文物被列入市红色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三明市颁布全省首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政府规章《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为更好地保护革命文物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
翻开长篇小说《血师》,扉页的“谨以此献给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给在长征途中为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而浴血奋战的红三十四师全体将士,献给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宁化客家子弟”,是本土作家鸿琳对家乡革命先辈的崇高致敬。
作品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三十四师从创建到在湘江战役中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渡江为背景,讲述刘虎从贫苦长工成长为英勇红军战士的历程。篇末,红三十四师全军覆没,刘虎身负重伤,投身滚滚血水的湘江,赞颂了长征途中无数战士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依靠史实创作文学作品,是作家赋予历史时代特色的方式,而敦本务实挖掘考证史实,是有关职能部门脚踏实地的“在位有为”。
在三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资料室,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三明历史书籍。各科室工作人员立足党史编研、志鉴编修、宣传教育职能,推进党史、地方志主责主业守正创新。
再逢雨纷飞,又到清明时。每当此时,三明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三级调研员朱兴松总会翻开《湘江战役文史资料汇编》,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缅怀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三明市多次组织代表团赴广西祭奠三明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这也是此书诞生的渊源。
“当时三明市领导赴桂祭扫,三明市委党史方志室作为职能部门,为方便大家了解湘江战役背景,从革命将帅回忆录中收集与三明有关的湘江战役史料。”朱兴松记忆犹新,当年,大家仅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就将资料整理完成,这个做法得到了三明市领导的肯定,最终将资料汇编成册。
三明市委党史方志室充分发挥“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的职能优势,加强对苏区史、长征史的挖掘提炼,现已编辑20余本三明红色文化书籍,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全面系统地了解苏区文化、长征文化。其中2021年出版发行的《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三明》红色读本,成为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和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地方特色教材。另外,还积极推进与上海的红色文化交流,红色三明资料多次刊登于上海党史研究室《党史信息报》。
3月28日,在宁化县名远小学阶梯教室,一群学生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围了起来——他们有的与老人交谈,有的认真做着笔记。老人似乎噙着泪水,却始终慈祥地笑着。
他就是红军烈士后代刘茂云。这天,他在这里宣讲红色故事,他的三位伯父毅然参加红军、家人等着盼着他们回家的感人故事,让不少孩子红了眼眶。
从家人口中,刘茂云得知二伯刘万甲、三伯刘万朗、四伯刘万勤参加红军后杳无音讯。直到“光荣之家”牌匾送到家里,大家才不得不承认本就心照不宣的事实。
“奶奶过年时总会留出三副碗筷,她说,再等一等,也许就回来了呀!后来,奶奶把牌匾当成宝,她告诉我们,这上面有三条人命,要好好爱惜。”
如今,这块字迹已被磨平的牌匾和三伯刘万朗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被刘茂云捐赠后存放在在北山公园纪念馆中。证明书上,牺牲时间地点原因写着“1933年在沙县被敌杀害”,是给予家人的最终交代,这个早已有了结局的故事却没有画上休止符,可歌可泣的过往成为参观者听到的热血沸腾的故事,革命精神的种子遍地播撒。
长辈为国尽忠深深影响着刘茂云。退休后,他将听到的故事梳理成完整的宣讲故事,把红军血肉之躯换来幸福生活的历史讲到各处,让大家永怀爱国之心、弘扬爱国之情。
等一等,再等一等。有的军属等了一辈子,把牵挂种在了长青松柏中,有的幸存下来后,把革命经历写成书,讲成故事。
曹祥增至今仍保留着父亲曹发伙留下的一百多本回忆录,从68岁写到90岁,曹发伙记录了苏区政府、游击队生活、革命斗争诸多往事。曹祥增继承父亲“事业”,四处宣讲,他的小儿子曹宋定看了爷爷留下的回忆录,在学生时就立志从军报国,2004年毕业后奔赴边疆服役,保家卫国。
“孔俊彪将军来到宁化,虽已年过花甲,但身上仍有一股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豪气。”
“6000名闽西将士长眠湘桂大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俯下身去,将自己的身躯碾碎为滚滚历史车轮下的尘土。”
让更多人了解红军故事,感受红军精神。三明这片红色沃土上,涌现出许许多多自愿投身红色故事宣讲的志愿者,推动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全民精神血脉。
做好保护工作,让红色力量催人奋进。在三明,红色种子不断传播,红色成为这座城市的隽永底色。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