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停产嘉禾被卖香港曾辉煌的四大电影公司今
尤其是后者,作为古天乐耗时5年制作的科幻片,上映6天,票房仅有2.5亿。
曾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在电影上的创作力和影响力被世界瞩目,在亚洲更是无人能敌。
以1958年邵氏公司的创立为标志,嘉禾、新艺城、永盛等电影公司纷纷崛起,香港电影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年代”。
不只是电影的繁荣,各大电影公司商业上的激烈竞争和强强对抗的幕后故事,也足以拍出一部充满噱头的“商战”大片。
今天皮哥就借香港四大电影公司“兴衰史”,聊聊香港电影浮沉50年的往事——
四年后,“中国纪录片之父”黎民伟在香港创办华美影片公司,但由于当时的中国电影人主要在上海拍电影,香港电影并没有发展起来。
直到1949年,朱石麟、费穆、岳枫等内地电影人接连来到香港,中国电影也完成了由上海到香港的交接。
正是在这个时期,电影懋业公司和联合电影有限公司(中联)的崛起,拉开了“群雄争霸”的序幕。
1958年邵氏电影公司成立,邵逸夫担任总裁,3年后邵氏影城在九龙清水湾正式营业,邵氏的商业版图也初露头角。
一直到70年代上半叶,邵氏公司都稳坐香港电影绝对的头把交椅,不仅坐拥李翰祥、胡金铨、楚原、张彻四大王牌导演,还有姜大卫、狄龙、王羽等一众卖座明星。
正如邵氏公司的宣传口号,“邵氏出品,必属精品”,爱情片、枪战片、历史片等各种类型层出不穷,特别是武侠片和功夫片更是在欧美各国广受欢迎。
但在电影飞速发展的背后,邵氏的管理和分配问题,却为后来的堕落埋下了隐患。
比如像李翰祥这个级别的导演,也不得不遵守公司的员工合同制,拍着最赚钱的电影,每个月也只拿8000块的死工资。
更让公司的老员工寒心的是,邵氏一边苛待他们,另一边又花重金从别的公司招揽新人,对新人各种优待。
邵氏的“双标”做法先是导致胡金铨和李翰祥两大骨干离开,到后来,在邵氏待了13年的大功臣邹文怀也因为邵逸夫的夫人方逸华入主管理,被迫辞职。
一家辉煌了30多年的公司就这样诞生了,而邹文怀与邵逸夫的恩怨亦由此开始。
从《天龙八将》到《鬼怒川》,几部影片都是反响平平,没有显示出什么竞争力。
但就在1971年的下半年,从好莱坞归来的李小龙让邹文怀看到了和邵氏抗衡的希望。
从名震当地的武馆武师,到后来投身演艺圈,凭借《青蜂侠》中的表现在美国开始打响知名度。
但身为黄种人的李小龙因为美国的种族歧视遭到排挤,再加上香港电影蒸蒸日上,他选择回香港发展。
虽然在好莱坞混过,但在邵逸夫看来,这个资历尚浅的年轻人远没有这个资格谈条件,便把李小龙拒之门外。
邹文怀特意摆低了姿态,经过一番诚恳的商谈,最终以1.5万美元和李小龙签下了两部电影。
相比邵氏的合同制,嘉禾的独立制片人制度更自由,不仅允许成立子公司,还可以参与票房分成。
1971年,《唐山大兄》创造了香港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的票房记录,第二年的《精武门》更是把李小龙的名声传到日韩和欧美。
他看懂了李小龙的心思,果断再添一把火,全力支持李小龙成立了协和电影公司,给他足够的自主权。
之后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猛龙过江》,还和好莱坞巨头之一华纳公司合作拍摄了《龙争虎斗》,既实现了票房的飘红,还让嘉禾的招牌打入了国际市场。
1973年,李小龙在筹拍《死亡游戏》期间,没有任何征兆地死在了丁佩卧室。
但邹文怀似乎总能被命运垂青,在这个关键时刻,又一位“贵人”不早不迟地来到了他的身边。
作为李翰祥的徒弟,从主持人转行演员的许冠文凭借喜剧片《大军阀》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
之后他和李翰祥接连合作了《声色犬马》《丑闻》等多部喜剧,自成一派的喜剧风格很受观众喜欢。
自以为有了些许底气的许冠文,在1974年的某一天拿着电影《鬼马双星》的剧本找到邵逸夫,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
因为许冠文提出想和邵氏合资拍片,最后平分利润,一向等级观念分明的邵逸夫,只言片语把他打发走了。
而且他离开时,还带走了许冠英和许冠杰两兄弟,历史的重演,让邹文怀喜笑颜开。
从邵氏公司进入嘉禾后,许冠文在邹文怀的全力支持下,在嘉禾旗下成立了许氏兄弟电影公司。
他在嘉禾的第一部电影《鬼马双星》上映后十分火爆,创下香港电影的票房新纪录,之后的《半斤八两》《摩登保镖》等片更是让嘉禾在失去李小龙后站稳脚跟。
一个是洪金宝,从早年的武师到后来的动作指导,再到如今的演员和导演,一步一个脚印的洪金宝让邹文怀看到了他的实力。
1979年,洪金宝和他的洪家班成员全部被邹文怀收入麾下,还在嘉禾的支持下成立了宝禾电影公司。
当时成龙和“义父”罗维闹翻,进入自由市场,邵氏和嘉禾都争先恐后要和成龙签约。
尽管不如邵氏给的多,但嘉禾的独立制片人制度还是让成龙非常心动,几经考虑他选择了嘉禾。
“文”有许氏兄弟的喜剧,“武”有洪金宝和成龙的功夫片,嘉禾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期。
就在嘉禾日益壮大之时,由麦嘉、石天和黄百鸣创办的新艺城电影公司,也在1980年宣告成立。
新艺城旗下同样人才济济,除了成立公司的这三位大佬,徐克、施南生、吴宇森、曾志伟等都是新艺城的重要骨干。
在几位大佬的强强合作下,《最佳拍档》《英雄本色》《难兄难弟》《阿郎的故事》等电影接连问世,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影响力,几乎能和嘉禾相抗衡。
随着新艺城的壮大,利益分摊、创作理念分歧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公司内部逐渐分崩离析,终于在1990年宣布解散,存世仅有10年。
其中脱离新艺城的徐克加入了嘉禾,和李连杰合作了电影《黄飞鸿》斩获近3000万票房,在90年代初期掀起了武侠片的热潮。
也是从《黄飞鸿》开始,李连杰在嘉禾拍了4部电影,凭借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成为与成龙齐名的功夫明星。
但由于和嘉禾的合约事件,李连杰和经纪人罗大卫闹翻,不久后他就离开嘉禾投奔向华强的永盛公司,后来自己又创立了正东公司。
由于在圈里的人脉很广,永盛很快招揽到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王晶等大牌电影人,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李连杰的加入更是为永盛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拉开了90年代永盛和嘉禾,或者说周星驰和成龙的票房争夺。
从《赌圣》开始,周星驰的《逃学威龙》《审死官》《唐伯虎点秋香》《喜剧之王》都曾拿下年度票房冠军。
成龙也毫不示弱,《红番区》《警察故事4》《一个好人》也让他三次拿到年度票房冠军的荣誉。
乍看起来,周星驰和成龙的影响力不分伯仲,也能用高票房不断积攒人气,是公司绝对的“聚宝盆”。
成龙对电影质量要求高,往往都是费时费钱的大场面,高昂的成本让邹文怀一度剥夺成龙的导演权,找陈嘉上、唐季礼、陈木胜代为执导。
这一年嘉禾筹拍《特务迷城》,本着“放手一搏”的心态,嘉禾拿出了压箱底的2亿港币(折合人民币2.1亿),全力支持成龙。
电影制作水准也很高,横跨多国取景,各种飞车、爆炸大场面一个接一个,成龙本人也亲自实拍了多个危险镜头。
最终票房虽然也到了1.59亿港币,但分账完到手只能收回6000万人民币,也就是说,嘉禾这一把,亏损了1.5亿元。
嘉禾自此元气大伤,偏不巧这时又遇上了金融风暴,此后一蹶不振,5年只拍了2部电影。
从1997年香港回归,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不少香港电影人开始进军内地,年过70的邹文怀也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2007年,独木难支的邹文怀把嘉禾卖给上海橙天娱乐控股有限公司,橙天的董事长伍克波出任嘉禾集团的主席,此后公司改名为橙天嘉禾。
另一边邵氏自1985年停产电影后,又于2000年将700多部电影的永久版权,作价4亿港币,卖给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公司。
所以如今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画质清晰的邵氏电影,都是这家马来西亚公司的功劳。
2014年向华胜去世后,隶属于中国星集团的永盛电影公司已经完全归向华强管理,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公司。
但永盛在电影方面这几年一直没什么起色,前几年杜琪峰导演的《我的拳王男友》票房也只有2000多万。
看着当下香港电影仍是老面孔苦苦支撑,青黄不接的境况真的让经历过港片黄金时代的皮哥唏嘘不已。
我们怀念的不仅是曾经“神仙打架”的香港电影盛况,更是在怀念我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少。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