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美食理響中國·人民至上@中國式現

时间: 2024-06-11浏览: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奮斗的夢想,這一夢想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夢”。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因小吃而得名,更因小吃而得益。三十多年前,沙縣人實說實干、敢拼敢上,從自然稟賦並非優越的福建中部山區“闖”出一條幸福之路,讓沙縣小吃成為“覆蓋66個國家和地區、年營業額500億元”的富民特色產業,輻射帶動致富人數已超過沙縣區戶籍人口總數。

  在人民的偉大奮斗背后,沙縣地區黨和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在小吃產業、醫改、林改等領域踐行囑托、持續探索,以不變的人民至上理念托舉著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幸福生活。

  薄霧環山,龍峰溪潺潺,時近中午,夏茂鎮俞邦村那條名為“尋根追味”的小吃街熱鬧了起來。

  “拌面扁肉手工豆腐丸啊∼”在家門口守著攤的大娘熟練地招呼慕名前來的各地客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用“一口煤球爐、兩口鋼精鍋”最早把沙縣扁肉拌面“帶出去”的,就是這個村子裡的人。俞邦村也因此獲得了“沙縣小吃第一村”的響亮名號。

  今年9月,沙縣小吃記憶館在俞邦村揭牌,重現沙縣小吃發展歷程中的“關鍵年”。

  “這一年可以說是沙縣小吃政府組織化元年。”夏茂鎮黨委副書記孫偉介紹說,“當時沙縣小吃已經歷近十年的‘自發生長’,縣委、縣政府意識到這塊未來可能是非常大的產業,就在1997年主要做了三件事:成立縣政府直屬的‘小吃辦’、在有沙縣小吃經營的各個地方成立小吃同業工會、設立一年一度的小吃節。”

  一年一度的“沙縣小吃節”自1997年啟動以來從未間斷,今年已是第26屆。圖為2023年中國(沙縣)小吃旅游文化節暨海峽兩岸美食節現場。人民網 黃東儀攝

  數據顯示,1997年,沙縣小吃從業人數累計達12132人,門店主要集中在福州、廈門兩地。在沙縣縣委、縣政府“抓謀劃,建機制,搭平台,強服務”的助推下,沙縣小吃人在外打拼有了“娘家”支持,獲得進一步開拓發展空間的斗志。1999年,沙縣小吃從業人數累計達20232人,經營范圍超出福建省,拓展到珠三角汕頭、佛山、東莞等地。

  一業興而百業旺。在小吃業的帶動下,沙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3年的3780元增長到2013年的11562元,十年間平均年增長率達11.8%。沙縣人的致富夢成為現實。

  2021年3月23日下午,習來到革命老區村——沙縣夏茂鎮俞邦村,在小吃攤邊、特產店裡、村民家門前,同鄉親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沙縣小吃發展現狀和前景。習指出,沙縣人走南闖北,把沙縣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產業。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

  如今,沙縣小吃正在“富民”的基礎上向“強區”升級,以“二產帶一產促三產”的新發展格局“再出發”。

  “‘二產’是在沙縣區本土的91家、年產值超百億沙縣小吃類的源頭工廠。‘一產’是指蔥姜蒜、豬、鴨等的種植和養殖,我們會著重鼓勵農村留守的老人婦女去生產這些原料。三產則是把工廠產品配送到城市倉庫和終端門店的供應鏈。”三明市沙縣區小吃產業發展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陳小嵐說。

  “政府扮演的角色就是為創業的老百姓站台,做他們堅強的后盾。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源於老百姓的鞭策。勢在必行。”陳小嵐語氣中充滿使命感。

  在沙縣區總醫院工會主席、副院長林裔豐印象中,每年醫院門診和住院量的最高峰總是出現在春節前后。

  “我分管藥品,和往年一樣,從12月底開始備藥,要在春節前備足相當於平時3個月的庫存藥量。”林裔豐說。

  在沙縣區27萬戶籍人口中,超過6萬居民常年在外做小吃,辛勤終年,春節返鄉,不僅自己到醫院健康體檢,還會把家裡老人小孩一並帶上。

  沙縣人對家鄉醫院的信任,源於多年醫改積累的扎實成效。從第一階段“治亂象、堵浪費”到第二階段“建章立規”,現在沙縣區醫改已進行到“3.0版本”。

  2016年,“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三明醫改隨即開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治已病”和“治未病”並重的新探索。

  2021年3月23日上午,習來到三明市沙縣總醫院,在住院樓一層大廳聽取醫改情況介紹,向醫護人員、患者了解醫改惠民情況。習強調,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三明醫改體現了人民至上、敢為人先,其經驗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鑒。

  羅寶萍70歲的公公今年3月在沙縣區總醫院查出小細胞肺癌,每21天要做一次免疫治療。治療間隙,“疾病管理師”時常打電話到羅寶萍家,關切地詢問患者用藥感受、身體狀態等情況。

  “我公公還有2型糖尿病,主食要用糙米替代米飯,水果最好隻吃黃瓜。這些事讓我們跟他交代比較難,可醫生護士跟他交流,他慢慢能接受,然后飲食慢慢改變了。”羅寶萍感慨說。

  經檢查,僅用大半年時間,羅寶萍公公的腫瘤就縮小了一半。“全家人都沒想到,飲食太重要了。我公公現在每天要去散步,體重已經回來20多斤。”羅寶萍言語中充滿感激,“真的很好很方便,醫患之間真的需要多溝通,平時僅靠家屬的關心是不夠的。”

  2023年2月,沙縣區總醫院疾病管理中心成立,截至10月,已為患者開具包括中醫、飲食、運動、睡眠、心理、藥物等六大處方5萬張。“原先我們對出院病人的跟蹤隨訪僅有一次,但疾病管理中心成立后就不一樣了,隨訪的時長和頻次都大幅增加,真正做到全流程疾病管理。”沙縣區總醫院院委、護理科科長兼疾病管理中心主任范彩珠介紹說。

  “兩師兩中心”即疾病管理師與疾病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師與健康管理中心,是沙縣醫改的最新進展之一。

  “現在的體檢量至少是原來的三倍以上。和以往的體檢相比,健康管理中心重在幫助群眾發現風險,完成全生命周期——防、篩、診、治還有康復——健康管理閉環。”沙縣區總醫院黨委組織委員、副院長謝小紅表示,“我們要給予個性化指導,把實實在在的健康福利帶給群眾。”

  2023年12月11日,附近中學高三的學生在沙縣區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內進行體檢。人民網 黃東儀攝

  沙縣區77.92%的土地都覆蓋著森林。“喚醒沉睡的群山”、讓民眾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同時“靠山吃山”是重大民生課題。

  沙縣區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福建省林業無人機管理信息系統對轄區內林地進行監測。人民網 黃東儀攝

  2021年3月23日,在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習聽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介紹,向辦事群眾和工作人員了解集體林地經營權流轉交易、不動產登記等情況。習指出,三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義,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力爭實現新的突破。

  12月13日晚間,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官網“競價大廳”頁面中,五十余個林業相關待競價項目整齊在列,等待著“被安排”。造林撫育、林相美化、採伐勞務、木材競買……當林業要素“登錄”交易所,市場優化配置功能讓林業生產的“池子”活了起來。

  2023年12月13日晚間,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官網“競價大廳”頁面顯示的待競價項目。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官網截圖

  去年,三明市委、市政府將原事業單位“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變更為企業法人以便市場化運作,憑借新增加的“交易所”經營業務推動林改“再出發”。

  經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批准,2022年9月26日,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易中心)正式揭牌,交易系統啟動運營。截至2023年12月11日,交易中心共成交項目1874宗,成交額達12.5億元,其中,林業類項目總交易額為10.3億元,佔比82.4%,“交易所”為項目帶來的“溢價”達1.3億元。

  “原來一批木材在線下賣,通常隻有當地五六個人競買。現在我們通過官網、短信、公眾號、企業號等平台推送信息,讓數千人看到,數十上百人來競買,價高者得,最后成交價格自然比標價高。”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強將這一機制稱為交易中心的“價格發現”功能。

  案例顯示,2023年9月5日上午,三明市沙縣區鳳崗街道根坑村村民委員會林木所有權流轉(定產定銷)項目在交易中心平台以網絡競價方式成功交易。2個標的保留價分別為 48.5萬元和61萬元,經過多輪激烈競價,最終分別以105.9萬元和178萬元的價格成交,溢價率分別為118.35% 和191.8%,累計實現溢價收入174.4 萬元。

  林業要素交易價格提升了,作為賣方的農民集體和農戶相應實現增收。交易中心在促進地方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同時,還為農村集體經濟保值增值提供平台。

  “同時,交易中心擁有完備的規范化體系、統一的交易鑒証,杜絕有不良記錄公司,能最大程度降低村集體和村民的法律風險,減少糾紛產生。”林強說。

  作為福建省首個區域性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台、福建省最大林業要素交易平台,交易中心吸引來自福建6個地(市)、35個縣(市、區)的林場、林企,擁有活躍客戶近2000名,形成涵蓋林木所有權、林地經營權、營林管護、造林開發、涉林物資(服務)採購等全產業服務鏈。到2025年,交易中心目標實現累計交易額50億元,發展成為“立足三明、輻射全省、接軌全國”的區域性農村產權綜合交易平台。

  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