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对比图四个平凡的老人和他们的子女们到底

时间: 2024-06-17浏览: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子女,晚年却过得很孤单和凄凉”的文章。

  有网友留言说:格局的原因,父母还是希望子女有出息,子女读完大学留在大城市或者是留在国外,父母脸上有光,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完全不一样,如果子女平凡,甚至没有读完大学,的确可以留在父母身边,但是父母也没有这份荣耀,子孙后代还是要过着一样的生活。

  可是大多数人还是更关注这辈子,父母离开了,子女过上了更为优质的生活,这跟他们还有什么关系吗?

  做子女的不能用这样的理论来自我安慰,我们要做的不是让父母以子孙后代过上好生活为荣耀,而应该尽可能让他们此生无憾。

  第一张图里,是两个孤零零的老人,这两位老人培养出了一个博士和一个硕士,博士毕业的儿子留在了美国生活,硕士毕业的女儿留在了德国生活,两个老人已经十几年没有见儿女了。

  而第二张图是一张全家福,一对老人和两对夫妻,以及一个孩子。这两个老人没有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子女都在身边,经常回家探望老人,一家人热热闹闹。

  对这两张图,网友的评价不一,有人说:儿女有出息,尽管不能常回家看看,但是父母还是以此为豪的,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儿女好,不是谁都能养出博士儿女,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有的网友说:宁可养不出有出息的子女,这样还能常见到子女,能救活一辈子,只能想这辈子的事情,想不了下辈子。

  父母的声音通常只有一种,会说以子女为荣,只希望子女过得好,希望后代子孙过得好。

  而做子女的自然会满足父母,努力工作,努力为了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而被他们忽视的好像永远只有父母,因为父母无所谓啊,父母也希望他们过得更好一些。

  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大学,包括北大,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钱教授的这段话格局很高,包括的层面很广,给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的定义很准确,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段话也包含了一些人对父母的态度。

  “父母都希望子女拥有好的生活”、“父母都希望孙子孙女能够过上不一样的生活”,面对孤独的老人,年轻人的说辞恐怕只有这些了,而这是什么?这其实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这些已经培养出来优秀的子女的父母,他们的内心真的很安详吗?并不是,他们甚至后悔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至少有过无数个瞬间后悔过,他们甚至觉得子女做个普通人挺好的。

  如果真的是一份无私的工作,比如说航天工作者,别说是父母,就连老婆孩子都很少见,这是值得佩服的,值得尊重的。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小家,把养大自己的父母远远丢在一边,这就是精致的主义者。

  当父母嘴上说着“没事,你们忙”的时候,做子女的应该多替父母想一想,多关怀一下时间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不方便的老人。

  我小时候看过一个小故事,印象非常深刻,是在脑海中存留二十多年的少数的故事之一。

  一个老奶奶身体活动不便了,她只有一个儿子,所以她只能靠着儿子继续存活下去。

  老人住的房子是放柴的小木屋,老人吃的饭是剩菜剩饭,老人用的碗和筷子已经发了霉。

  老人终于在儿子和儿媳妇的诅咒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咽气了,儿子儿媳妇欢快地收拾老人的东西,要打包全部扔掉,就连一间柴房,他们都不愿意让老人占着。

  就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夫妻二人看着7岁的小儿子拿着奶奶的碗和筷子,妈妈一脸嫌弃地说:“赶紧扔了,多脏啊!”

  这个故事大概是真人真事,大概是改编的,这个故事就是在告诉人们:千万不要指望着子女的行为能够超脱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不孝顺,虐待老人,那么老人现在的遭遇,大概就是他们几十年后的遭遇。

  孩子出生以后的几年,影响他们最深的是家庭环境,而家庭环境的造就者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也会表现出来。

  做父母的,一定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想要让孩子做一个有道德、有素养、孝顺的人,首先要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通便第一的水果竟不是香蕉,而是......让你轻松排出隔天便,试过都说好

  新娘婚礼上播放AI复原已故婆婆影像:当晚爱人反复看视频 仿佛母亲“看到”他结婚了

  打破日系油混神话 这台最省油的美系车有线月各级别MPV销冠, 宜商宜家且价格不贵

  Mini Maker 推出 1.4L 桌面 U 迷你主机,搭载专用显卡坞外接口

  曝华为HarmonyOS Next是系统级AI 方向与iOS 18相似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