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沙县虾入围福建省“最美基层河长”评选快
自2018年6月以来,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与人民网福建频道持续开展了《最感人的河长故事》主题采风活动,深入管河治水第一线,深度报道了一批优秀基层河长,真实塑造了新时代“河官”的立体群像。
为进一步树典型、立标杆,引领激发各级河长履职尽责,现启动福建省“最美基层河长”网络投票评选活动,作为评定福建省“十个最美基层河长”的重要参考。荣获“最美基层河长”的个人将由省河长办与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授予荣誉证书。
让我们走进河长的人生、感受河长的魅力、聆听河长的故事,请多为心中“最美河长”点赞,投下您宝贵的一票!
投票平台:人民网福建频道微信公众号观八闽。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建省“最美基层河长”网络投票评选》专题网页进行投票。
投票规则:每个微信号每天可投1次,每次可选10人。活动严禁刷票,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在这次入围的候选人中,就有6位来自咱们三明的河长,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投上您宝贵的一票。
戴上“河长帽”,张水英出门走向远方,又开始了她的巡河之旅,汗水渐渐湿透衣背。她的巡河方式与众不同:站在河流中央石阶上或河岸上,面朝上游,一观水色,二闻气味,三巡污物,这是张水英独创的巡河“三部曲”。
张水英是沙县郑湖乡乡长,个头不高,却有不小的能量。因护河有方,被评为沙县首批“十佳河长”之一。2017年,在郑湖乡年平均降雨量同比下降42%,主要河流径流量同比下降52%的不利情况下,辖区内马铺溪和郑湖溪水质基本稳定在II类,超过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郑湖乡地处沙县高山地带,是三明特色农业乡镇。它的“三子一吃”,即鸭子、柿子、竹子、小吃,远近闻名,尤其以板鸭最为被外人道,素有“板鸭之乡”的美誉。
郑湖人善将鸭子制成板鸭。这里的板鸭肉结味香、食而不腻、经嚼耐存,畅销省内外,其中以杜坑村板鸭最为出名。据统计,全乡年加工板鸭80万只左右,产值可达4000多万元,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增收的背后,却隐藏着“成长的烦恼”,这也一度成为张水英“最大的烦恼”。
每年立冬后,就是杜坑村村民制作板鸭的旺季。“每家每户至少要制作2000只,整村每年不少于50万只。”张水英说,鸭源来自江西,所以没有养殖污染,但宰杀鸭子时产生的垃圾污染也是够受的。
张水英清晰地记得那触目惊心而又“壮观”的画面。2016年,是她担任郑湖乡乡长的第一年。那年冬季,她下村至杜坑村,生平第一次见识了何为“一地鸭毛”。
“村庄地面上,满是鸭的排泄物和毛,脚不知如何落地;河道因内脏和血水而变得浑浊不堪;空气中夹杂着血腥味和熏鸭味交融的刺鼻气味,空中还有鸭毛飞舞。”张水英皱眉回忆。
张水英是个爱干净的人。三年县环卫处主任的工作经历,更是让她与垃圾“过不去”。
“宰杀鸭子的垃圾,主要包括鸭毛、内脏与血水。普通污水处理厂无法一站式解决这些垃圾。”张水英立即召集有关人士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决定将垃圾分离处理。
首先,在每家每户门口安放两个垃圾桶,一个放鸭毛、一个放内脏,其中鸭毛进行回收利用,内脏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接着,张水英对接沙县环保局、县住建局,欲建设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
有人说,“在污水处理厂完工前,冬天来了怎么办?”张水英提出了应急处理方案:与杜坑村“板鸭大户”协商,将鸭子送至城区屠宰。同时,临时建设三格化粪池处理血水,让村民过上一个空气清新、环境整洁的冬季。目前,全乡建有三格化粪池863个。
据了解,杜坑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已于2018年初开工,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铺设管道,预计今年“板鸭季”来临前便可投入使用。
郑湖乡距离县城39.3公里,车程约1个小时,因地势较高而显得位置偏远,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达78.52%。辖区域内有沙溪支流马铺溪和郑湖溪,主支流共48条,流域面积106.55平方公里,其中主河道长29公里。
曾经,郑湖乡与多数山区乡镇一样,没受污染,山清水秀。而今天,这里面临的最大污染源是生猪养殖场排污、非法采砂洗砂和生活垃圾。
落实河长制,清源头保绿水,一轮溯源治污的风暴在郑湖乡掀起。2017年6月起,沙县对全县生猪养殖业进行整顿提升。经摸底,郑湖乡有9家养猪场,其中5家规模以上养猪场中,有3家须升级改造,2家须拆除。
经过细致摸底,郑湖乡规模以下养猪场有存栏100多头。“不用多久,这些养猪场就会突破200头界限,存在污染隐患。”张水英道出了她的担忧。她认为,这些规模以下的养猪场也须拆除。可一个难题摆在了眼前:规模以下养猪场并不在县出台的拆迁补偿政策范围内。
有想法,说干就干。张水英立即赶赴县城,找到相关领导,阐述了顾虑,终于争取到让规模以下养猪场也享受同等拆迁补偿标准。
又一个难题来了,4家规模以下养猪场中,有2家因不满拆迁补偿,迟迟不愿配合。“任何凶悍赢不过一个‘理’字。”张水英抱持这个理念,与相关干部开启“线点准时找场主谈线多天。
张水英雷厉风行的风格,带动了拆迁干部的工作热情,全乡仅用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率先超额完成了县里交办的生猪养殖场拆除任务;仅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就率先完成了县里交办的非法采砂洗砂取缔工作。
生活垃圾源头点多面广,张水英认为,“要想彻底断绝生活垃圾的源头,除了日常宣传与完善垃圾处理设施,还需要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在全面清理河道历史积存垃圾后,张水英利用乡镇智慧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采用“互联网+监督”“互联网+处置”的模式,进行24小时河道管理,并与县河长办河道管护平台互联互通。目前,已曝光了6例乱倒垃圾入河的行为,有效遏制了垃圾污染直排河道行为。
如今,郑湖乡已经形成了从河道到地面,再到天空的三维立体巡河“防线”,即河道专管员巡河、河段长巡河、河长巡河为主,自创“河道巡查视频监控系统”和“无人机巡河”为辅的三维立体巡河模式。
“防线”的稳固需要制度的维护。在张水英的带领下,郑湖乡在充分掌握各流域环境及水质、村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重点区块的基础上,制定了《郑湖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实施方案》《郑湖乡河道保洁实施方案》等10多项治水制度,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同时,建立河道巡查体系,明确巡查要求、巡查频次、巡查重点,并及时做好巡查登记与报告。成立乡督查小组,对全乡河道专管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张水英还特别提出,将“严禁向河道及周边乱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废弃料,严禁向河道内排放污水”等条约写入村规民约,明确处罚金额,约束村民不文明行为。
为了水环境的长治,张水英还在不断尝试。下一步,她将试点河道管养分离做法,整合各村保洁员、河道专管员和护林员资源,组建郑湖乡村级保洁公司,进行公司化运营,针对生活垃圾污水、绿化、养护、路灯夜景维护等方面,集中管理,统一运营。
“我们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遵循,做到守土有责、护河有方,要发动全民来当河长。”张水英在一次河道专管员例会上这样说道,同时她也这样做到。
2018年5月23日上午,每月一次的全乡河道专管员例会就要开始。这个例会制度,是郑湖乡在全县率先创立并坚持至今的。乡村排污口堵塞问题、三格化粪池建设等诸多问题都是在例会上得到快速解决,及时处置。
开会前,张水英习惯性地拐到乡河长办查看“河道巡查视频监控系统”。这个系统在集镇坝头、郑湖村公园、郑墩村、徐墩村、高地村、郑湖村应坑、徐高电站等九个主要居民集中居住点设立了实时监控摄像头,能做到对河道专管员巡河情况、河道水质、垃圾和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多画面24小时全方位监控,以便
张水英还没走近显示屏,就发现有个人正拿着竹竿往河里捅着。她赶忙走进一看,原来,是有人在马铺溪郑墩村河段非法电鱼。张水英立刻用手机拍下这一幕。
“这是投放鱼苗以来发现的第一例电鱼事件。看到这场景,我很生气的,仿佛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伤害。”张水英说,2017年冬,为了增加河道自净能力,郑湖乡联合县水利局在马铺溪郑湖乡段上游投放了6万多尾鱼苗。
会场转现场,现场变课堂。张水英立即组织乡河长办工作人员联合乡警务室民警赶往现场,制止违法电鱼行为,没收电鱼工具,并现场进行法律、安全教育。原先到会议室开会的河道专管员也临时转移到现场观摩执法行动,还吸引了许多围观群众。
这次现场教学影响很大,“电鱼违法”的概念口口相传深入人心,形成“人人举报,全民护水”的范围,电鱼事件越来越少,河道更加清澈,鱼儿更加肥美。
2018年4月26日,沙县人民政府发布通告:“严禁在全县范围内新建牛蛙养殖场,一经发现,将依法从重处罚、强制关闭拆除,并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当时正赶上张水英大病一场,刚做完手术,正在卧床休养。她便嘱咐分管领导和相关干部先去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强调:“一定要零容忍。”没曾想,养殖户不肯放弃这一暴利行业,态度坚决。
“大炉村处于郑湖溪上游,水质长期保持在II类以上,是不能遭到破坏的。一般养殖牛蛙的水体会严重富营养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康复归来,张水英第一件事,便是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大炉村村民胡某和郑湖村村民陈某等共4人,欲在大炉村利用农田养殖牛蛙。其中,胡某原是一名小吃业主,被巨大的利益空间吸引,放弃小吃,回乡养殖牛蛙。目前,农田已经挖好,牛蛙苗也已经订下。
“既然养殖地在大炉村,胡某又牺牲最大,他便是关键突破口。”张水英立即与分管领导,乡农业、环保部门负责人及村干部,直奔胡某家中,沟通了一个上午,劝其放弃饲养牛蛙。
一开始,胡某态度强硬,认为“为什么别人能养,我不能养!”张水英便向其宣传环保政策,温柔的声线娓娓道来:“养殖牛蛙,是国家不允许的,不仅会有环保处罚,还很有可能摊上刑事责任,是会被抓去坐牢的,留下污点甚至会影响你的孩子!”“赚钱的门路那么多,如果你重新寻找政策允许的致富项目,乡政府会尽力扶持你!”“如果你继续坚持做违法的事情,乡政府是不会支持你的,有关部门还会经常来‘找茬’,你愿意吗?”……
当天下午,张水英便接到了大炉村村干部传来的好消息:胡某主动放弃养殖牛蛙,还自愿低价转让牛蛙苗。
接着,张水英马不停蹄地联系了另外三个养殖户,一样采用谈心的方式,让他们主动放弃,问题在起始的萌芽阶段就得到圆满解决。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张水英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群众工作法:“只要政策宣传到位了,然后用心探听村民想法,说到他们心坎里,事情就好办了。”
不过,有一处陈设,在仅约八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显得有些突兀和碍眼,那便是墙边的两个垃圾桶。
“这是一种简单的垃圾分类法。一个干桶,一个湿桶,用来将易腐烂和不腐烂的垃圾分开。”张水英说,这是她之前在县环卫处工作养成的习惯。
因工作千头万绪,张水英一周最多只能回家两次。很多时候她到城里开完会,又得立马赶回乡镇落实,周末不在家也是常有的事情,对孩子的陪伴较少。“儿子跟爸爸更亲。”这一直是她的遗憾。
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改变,却带给了儿子那么大的正能量。在家里,张水英也习惯放置两个垃圾桶,这引起了当时正读初中的儿子的注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水英从另一位家长那得知了儿子的故事:儿子从初中起,便主动捡拾校园垃圾和废弃物,赚的钱无论多少都存入班费,这一行动坚持了5年。他的环保行为,也带动了其他同学。如今,儿子成为了学校认可的校园“环保组长”,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
在乡里,张水英也在大力推进整乡垃圾清运全覆盖时,将“两个垃圾桶”融入其中,在全乡所有村民家门口配备干湿桶,方便垃圾统一清运处理。如今,“两个垃圾桶”成为了郑湖乡每家每户的“标配”。
行事干练、细致认真、雷厉风行、亲力亲为、大胆突破,是同事和下属对她评价时提到最多的词汇。她的治水“搭档”、郑湖乡副书记陈惟城说:“她总是不把自己当女子看,处理事情起来效率很高,往往不等县生态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出动,就先解决了。”
“当河长,是我最尽心尽责的一份事业。”对于郑湖乡的建设,张水英有她的想法。她希望,通过治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水系建设、环境整治,把郑湖乡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村落。
“只有家乡环境好了,村民才会回流振兴乡村。”张水英盼望着,操持着,用她的一把心钥打开清水之门。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