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分为什么中国教育的五大历史使命

时间: 2024-09-08浏览: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思想,是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集中体现了关于教育工作系列论述的人民性特质。这五大方面彼此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教育者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通过举旗帜聚民心,在聚民心中育新人,在育新人中兴文化,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

  【摘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思想,是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集中体现了关于教育工作系列论述的人民性特质。这五大方面彼此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教育者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通过举旗帜聚民心,在聚民心中育新人,在育新人中兴文化,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

  【关键词】 中国 教育 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思想,不仅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集中体现了关于教育工作系列论述的人民性特质。

  指出:“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思想武装全、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历史经验充分说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关系和的前途命运。举旗帜的宗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即“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实际工作中,中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将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作为评判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以“不忘初心”构筑的中国教育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办学方向,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其终极评判标准是人民是否满意。教育者要努力学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重要思想,将举旗帜转化为努力让13亿多中国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实践活动,用思想教育学生,夯实民族复兴的根基,不断使教育与人民的期待相契合。

  聚民心:教育者是聚民心的主导力量,教育沟通是聚民心的纽带,受教育者是聚民心的基石

  指出:“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确定的宏伟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契合,只有聚民心才能实现宏伟目标,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育者要将聚民心(聚学生之心)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的聚民心可以从三个方面着眼:教育者是聚民心的主导力量,教育沟通是聚民心的纽带,受教育者是聚民心的基石。教育者具有主导性,通过设定目标、选择手段、实践操作等工作主导教育活动,影响教育状态。受教育者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教育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配合、支持、参与。教育沟通具有桥梁作用,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是唱响主旋律、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的渠道和载体。

  教育者如何发挥主导力量呢?那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对正确舆论导向的态度有正向度和负向度之分。正向度包括理解、认同、接纳、践行,正向度产生具有向心力的学生。负向度包括无视、偏见、排斥、,负向度产生具有离心力的学生。教育者要最大程度地争取正向度的学生,转变负向度的学生,壮大正能量,化解负能量。教育包括两个方向的态度转化工作:一个是正向深化,使学生对正确舆论导向的态度由理解到认同、到接纳再到践行,使向心力越来越强,正能量日益壮大;另一个是负向转化,使学生由无视变理解、偏见变认同、排斥变接纳、变践行,使学生的离心力转变为向心力,化解负能量。

  要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外因是转化的条件,内因是转化的根据。如果没有学生自我教育这一内因,教育不能成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如果让学生处于负向度中,正确舆论导向的教育就无法达到目的。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整个教育活动最终是要让学生的精神振奋起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将学教育融入建设实践中去,达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的作用。学生的负向态度越弱小乃至消失,正向态度越强烈,这种凝聚力就越大。

  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育新人是教育实现人民利益的“顶层设计”,育新人是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对象诸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三重教育关系。一是价值关系。体现为教育的价值目标追求。指出:“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关系,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认识关系。价值目标的实现要符合教育规律,涉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教育者需要探讨如何遵循思想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克服违反教育规律的唯分数、唯升学率、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顽瘴痼疾。三是实践关系。在确立教育目标、探索教育规律之后,将教育付诸实践,涉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的实质是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依归。育新人的教育实践是在具体活动场景中进行的,不同的场景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有区别。这要求思想教育在实践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对应着三重关系,教育可分为“想”与“做”两个方面。“想”就是要设定目标和探寻目标实现的规律;“做”是实现目标的实践行动,是目标的实际实施过程。教育者的“想”应当是世界性的,在世界舞台上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应当是区域性的,教育者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