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行测常识判断深度解析?生活常识类题目
2011年公常识判断部分总共25道题,涵盖范围广阔,重点依然突出。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对常识判断部分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2011年公常识判断部分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是涵盖范围继续保持广角度,且比2010年更加突出此特点;第二是题目分布平均,但考查重点明显。
2011年常识判断与中公教育专家早期一样,继续维持了广角度的考察特点,涵盖了类(第1、3、5、17题)、经济建设类(第12、13、15、题)、文学艺术类(第20、22、23题)、法律类(第6、7、8题)、历史(第9、10、19题)、科技(第11题)、军事(第14题)地理(第4、8、21题)、生活常识(第24、25题)(第2、3、16题),涵盖角度比2010年国考有所增加,例如增加了军事类问题和生活常识类问题。
公行测常识判断部分虽然以考查范围广为主要特点,但是依然重点突出两大问题:一是热点,二是国情国策。
一是与热点有关的重点突出。热点共囊括9题,贯穿于常识判断类始末。其中第1题涉及报告中的民生问题,第2题涉及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问题,第3题涉及2010年7月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第5题涉及第六次人口普查,第7、8题涉及我国刚刚修改和颁布的《选举法》和《国防动员法》,第12、13题考查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汇率问题,第16题考查2010年6月18日成立的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这些题目均为2010年2月份至2010年11月之间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新闻。
二是与国情国策有关的重点突出。与我国国情相关的考试题目共有10题,如果再加上法律类3个题目,共有13题为国情类题目。该类问题反映了我国长期在、经济、建设成就、民族关系、基本国策、法治精神和法治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而具体的制度或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小于该类问题。
A.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B.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为5:1,全国为8:1。
C.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1。
D.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中公解析】本题是法律与的综合题。2010年对《选举法》进行重大修改。根据新修订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而非2:1的原则。 中公教育专家再一次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关注时事热点,对常识类各个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复。
【中公解析】该题答案为A。该题为军事类题目,国考中第一次出现该类题目。此题宜使用排除法。B答案中,我国军衔制度应为3个等级,最初为4个等级,没有士这一等级,帅已被取消。C答案中,粟裕很明显为大将,而非元帅。我国实行军衔制为1955年,如果考生不知道具体年份,看过《亮剑》的考生也应该知道剧中主人公李云龙是在建国后被评为少将军衔的。因此,此题答案为A。
【中公解析】此题为热点题目。上海浦东为1990年建立的经济开发区,新疆喀什地区至今依然为地级市。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为两个新建立的副省级新区。很明显的是,天津滨海新区早于重庆两江新区。所以该题应为C答案。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