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二):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图景

时间: 2024-10-02浏览:

  近日,由福建省政协、民革福建省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2024年“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在三明市举办,旨在深化两岸在农业、人文、青年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发展。

  近年来,“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把做好台湾“基层一线、青年一代”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引进台湾“见学馆”团队,借鉴台湾产业生态化、小众化、精品化的经营理念,助力“一地一策”产业活化,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市场终端需求为导向,推动两岸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此次研修营以“同心、融合、共筑”为主题,通过前期对三明市沙县区南阳乡9个村的实地调研,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以“福”文化为切入点,对蜂蜜、茶油、大米、花生、金针、茶叶等物产包装进行系列设计并赋予美好寓意,打造“罗岩山”地方公共品牌,呈现罗岩山的美丽自然、优质特产和丰富文化,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其间,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研基地和工作站正式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民革福建省委会与民革上海市委会在活动期间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台湾“弯弯下乡”团队与大田县梅山镇签订了乡建乡创合作协议。

  台湾见学馆团队创办人许俊雄与台湾“弯弯下乡”团队团长李胜雄分别就“罗岩山公共品牌”打造及“红生香坪艺系明台”等议题进行了主旨分享。他们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南阳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品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活动现场设置了沙县罗岩太保庙和南阳乡福文创孵化中心参观环节,大家纷纷走进五福苑海峡两岸小吃技艺展示区,品鉴两岸特色小吃,感受中华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现场观摩和品鉴,不仅增进了两岸民众之间的了解和情谊,也为南阳乡乡村振兴增添了更多文化元素和创意灵感。

  在不少省政协委员看来,福建与台湾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闽台两地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业态创新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将更多新的思维理念、好的经验模式引入两岸乡村振兴实践。

  “三明市将以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聚焦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不断推动两岸乡村融合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努力为全国、全省探索更多试点经验,走出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三明市政协宋志强如是说。

  “近年来,省政协与民革省委会等单位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举办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活动,推动一地一策产业活化,取得了很好成效。”省政协副严可仕表示,希望两岸团队在“双向陪护”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加深了解,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促进心灵契合和“人的融合”,共同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记者 王惠兵)

  结合发展都市农业的定位和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如何进一步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近日,西安市政协召开“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月度协商会,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展开了热烈的协商交流。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张雪琴在作前期调研情况介绍时表示,目前西安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民宿+旅游为补充的农业经营体系,但在规范经营主体发展、激活经营主体活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鄠邑区政协提出,要以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对经营主体领办农机服务、统防统治、抗旱排涝等方面予以扶持,提高经营标准化水平。市政协委员雷玉山建议,重点建成农业经营精品示范区,以点带面全域扩展,为农民、企业等树立科学经营理念和农业发展自信。

  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为乡村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市政协委员许永强建议,加大产业联合体的推广力度,构建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多元经营主体构成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使不同主体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联合体。致公西安市委会认为,要建立紧密的产销衔接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供给。同时,利用电商平台、合作社直销、农超对接等方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民建会员段景仁呼吁“要提高以需定供的意识和能力,引进产业链其他环节利益相关主体,增强产业链竞争能力的优质生产要素,提高农业产业链稳定性、竞争性、产出效率和比较效益。”“建议积极孵化和培育小微涉农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市场免疫力,强化同业与异业间的相互合作与有序竞争。制定品牌扶持奖励政策,做好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西安市丝路旅游产业文创研究院院长朱林说道。

  发展乡村产业,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市政协委员穆兰建议,要重视农民培养工作,以村集体为单位学,了解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市政协委员雷玉山补充道,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有培训条件和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新型主体,建设好田间学校、人才孵化的乡镇基地。

  与会人员还建议,要着力破解发展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多重难题,科学运用大数据提升农业领域信息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破解农业产业融资、土地流转、土地确权等关键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动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继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强化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实落地,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健康发展。(通讯员 王栋 记者 路强)

  金秋时节,柚子、龙眼、芭乐等当季水果已成熟,厦门市同安区的田间地头色彩斑斓、瓜果飘香,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欣赏乡村美景、感受丰收乐趣。这一幅“农业强 农民富 农村美”乡村振兴新画卷背后,离不开同安区政协和政协委员们的助力。

  同安区是厦门农村面积最大、农业占比最重的行政区,也是厦门乡村振兴工作主战场。如何利用资源打造特色农文旅商产业招牌,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一步步富起来?这是同安区政协委员的牵挂,也是履职重点。

  西源村、荏畲村是位于同安偏远西北部、务农为主的村庄,如何让村民能吃上“文旅饭”?为此,2022年区两会期间,区政协委员郭阿萍提交了《关于将西源村及荏畲村纳入乡村振兴库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开发研学、农耕体验等项目,联动周边古坑、顶上等村庄打造文旅动线,增加村民收入。”提案承办单位同安区农业农村局采纳建议,依托西源溪生态景观资源设计了“隘头村-顶村村”文旅动线,途经西源、荏畲等村庄,以“泉、芋、花、果、学、养”为主题,串联各个村庄,打造特色农文旅产业。汀溪镇去年全年旅游总收入超过3400万元,13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50万元。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是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重要途径。为此,梁媛玲、林美艺、刘驰等区政协委员分别提交了《转变小农户经营模式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的建议》《关于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建议》《加快侨乡多元融合发展,激南洋竹坝品牌活力》等提案,建议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小农户间的协作,把分散的农户有机地起来,打造特色品牌和销售渠道,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和区域规模优势的形成。

  在各方推动下,同安一村一品公共品牌“同民安”正式上线,解决了当地农产品小、散、多,无法形成合力的问题,完善了“一村一品”产销一体服务体系。凤梨穗龙眼、顶村茭白、古坑三角梅、路下生姜等一批独具区域特色的“一村一品”也渐为消费者熟知。截至目前,同安区共有“一村一品”专业村24个,其中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今年7至8月份,同安的浦头、后田、潘涂、丙洲等4个渔村轮流举办“环东风情季”,拿出“一村一品”特色美食,接连在周末夜晚举办美食联欢、文艺表演等主题活动,期间共吸引市民游客109万人次,成交金额超1.8亿元。

  今年,同安区出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的意见》,制定2024-2026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同安经验。区政协以此为契机,委员们赴四林村调研水稻公园建设项目和田洋村农文旅融合情况,实地走访农运来苦瓜研发基地,以实际行动深入一线收集民意、持续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为高质量建设富美新同安贡献政协力量。(记者 照宁)

  “小虎,这次中秋来我这里别的东西就不要买了,只给我带一提荆门本地产的开胃脆萝卜皮就行了。”中秋前几天,远在重庆的姑妈给在湖北省荆门市上班的冯小虎打电话说。

  这对姑侄说的开胃脆萝卜皮,就是荆门本地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生产的农产品精品。现在,走在荆门街头,随便走入一家土特产店,就可购买诸如国宝桥米、十里铺风干鸡、高油酸菜籽油等荆门特色农产品。

  几年前的荆门,在农业产业化品牌建设方面还很欠缺。来自农工界别和九三学社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当时荆门的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但大都处于分散经营状态,难以形成共商共建的产业共同体,品牌力不强,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不够。于是,委员们建议,深入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战略,完善特色农产品标准生产体系,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大对全市职业技术院校农业专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提高对高级农业技术人才的聚集力等。

  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荆门在打造“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基础上,提出打造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即“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一棵菜”,并创建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湖北荆沙食品有限公司等6大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体带动当地农户86948户。市政府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了张启发、傅廷栋等院士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搭建起科技合作平台。

  品牌带产业,产业兴乡村。2022年初,市政协开始全力打造一题到底、五年一以贯之的“委员同行乡村振兴”工作品牌,先后在钟祥市旧口镇、东宝区仙居乡开展了“助推一棵菜产业发展”和“助推一株药产业发展”活动,引导政协委员将人才、资金、技术投向乡村,推动建设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19个,流转土地15000多亩,带动3000多农户增收1.6亿元。

  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把目光投向前途广阔的农村:刘志清委员提交《扬优势补短板强链条 聚力打造汉江百里蔬菜产业带》的提案,赵海龙委员提交《关于大力推进风干鸡产业链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特色美食产业的建议》,姚明海委员提交《关于统筹推进湖北“一袋米”工程建设的提案》3年来,市政协委员提交涉农社情民意信息、提案、调研报告230多篇,围绕乡村振兴持续建言,给全市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注入持久的动力。

  产业发展有韧劲,乡村振兴阔步行。如今,全市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正纵深推进,“荆品名门”品牌价值达到628.74亿元,带动荆门全市数十万人就业,创造产值400多亿元聚智赋能的“政协力量”让这片希望的田野不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讯员 汪兵洋 张巧 记者 毛丽萍)

  办“村咖”带来乡村新潮流、当“乡村CEO”赋能文旅新业态近日,在“两山”理念诞生地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一场青年梦想大会让“城乡青年力”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更为清晰。以余村为代表,安吉正以青年入乡改革为抓手,聚焦打造“亦城亦乡、非城非乡”空间新形态,做精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文章。

  坚持在好风景里布局好经济,助力安吉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培育壮大“新农人”群体,让他们更好地逐梦沃野,位于余村的安吉绿色发展委员会客厅早早就展开了协商讨论。“鼓励新农人同业合作、跨业互补互助”“建议涉农服务事项实现一键办理”会客厅里,委员们讨论热烈,为助推新农人成为“兴农人”建言献策。

  近年来,安吉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以多层立体的联动协商格局,不断“议”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茫茫竹海,满目绿意。作为“中国竹乡”,安吉积极推广“以竹代塑”,推动传统产业迈进新赛道。如何让一根翠竹激发更大绿色能量?今年6月,一场围绕“推进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的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联动专题议政活动在安吉举办,为推动绿色发展聚智聚识。“支持竹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基金”“制定产业标准”,政协委员与相关领域专家、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聚焦禁塑限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提出不少好“竹”意。

  聚焦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政协“好声音”越来越响亮。为让土特产出圈“潮起来”,市县政协联动开展了一场专题农情议事会。打造“安吉味道”特色美食、拓宽安吉白茶销售渠道委员们聚焦“拓展土特产销售渠道 助力农民增收”主题,提出了一个个带着“泥土气”的“金点子”。与此同时,县政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跨区域外联,搭建形式多样的协商交流平台,凝聚起绿色发展共识。

  生态为媒,山海共赴。自安吉与松阳开展“山海协作”后,成效斐然。“安吉、松阳两地茶产业互补性强,跨区域协商很有必要。”安吉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说。带着共谋“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憧憬,前不久,安吉绿色发展政协委员会客厅、松阳茶业政协委员会客厅相聚松阳,开展了跨区域联动协商。当天,两家委员会客厅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就促进两地绿色发展和茶产业交流合作建立长期互动、互助机制。

  安吉政协还将各类协商搬进了生态农场、乡间村咖等地,通过主动内联,不断提升委员履职效能。“我们将继续加强协商平台的设计,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团结更多界别群众,做大合作共事朋友圈,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县政协何承明说。(通讯员 杨卫丽 记者 鲍蔓华)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