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县开启林间“美食盛宴”2024-10-03
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沙县小吃”的发源地,扁肉、拌面、蒸饺、炖罐汤……一份份看似普通的小吃,却暗藏着来自森林的“小配方”,春冬笋、多花黄精、牛奶根、穿山龙、跑山鸡等林下美味的搭配,拼出了“国民小吃”的口碑,这场舌尖上味蕾的碰撞是田野山林间绿色的馈赠。
2023年,沙县区各类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48万亩,实现总产值达21.9亿元。
“春雨来,尖尖冒,幸福生活已来到。”这是沙县区笋农的口头禅。在大洛镇文坑村,雨后的清晨,透着凉意,却不影响笋农的热情。他们探进竹林,斜铲而下,将一颗颗沾满雨露的鲜笋放入竹筐。盛满后迅速送入“竹基地”,运送至山下清洗、剥皮后汇集至企业、园区,通过精深加工销往全国各地,成了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沙县区森林覆盖率77.92%,竹林面积达50.5万亩,培植笋竹两用林基地26.3万亩。得益于森林资源丰富,当地政府与农户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36家集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竹基地,构建了山上建基地、山下粗加工、园区出产品的产业格局,实现以竹富民。目前,沙县竹笋实现年均产量9万吨,产值达2.1亿元,成了加工老板的抢手货、林农致富的“金疙瘩”。
沙县三明惊石食品有限公司专注于水煮笋、速冻笋等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开发了100多种不同规格的小包装产品,旗下“栖息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推出的沙县速冻竹笋销量位居全省前列,清水笋远销日本等。
森林能够丰富食物来源,拓展传统的粮食边界,实现林下空间的物尽其用,有助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青山披绿,遍地生金。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一个个展示柜中盛放着各乡镇的明星产品:高桥镇的红菇,凤岗街道的穿山龙,夏茂镇的铁皮石斛,高砂镇的五指毛桃,富口镇的牛奶根和黄花倒水莲,大洛镇的黄精等几十个品种。
种养结合,借绿生金。沙县区林下养殖主要以林禽、林蜂等为主。大通农牧有限公司开发了“乐子”和“淘金山”两大品牌有机鸡蛋,拥有种养基地3500亩,年产土鸡约12万只、土鸡蛋约1500万枚。1000多名养蜂户,养殖的蜂群覆盖90%以上林地,蜂蜜年产值达1200万元。
普茶行动,林中掘金。通过实施低产油茶林改造行动,沙县区种植油茶涵盖138个村,实现“藏油于林”。同时,多途径宣传油茶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提高油茶的知名度、竞争力,提升油茶向北“走出量”,打破“油茶不过江”的状态。年均新造高产油茶林约1.4万亩,年产值1.42亿元。
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林业站介绍的那些新设备,我以为是花架子,看着政府有补贴,买来试了一下,效率高了不少,产量提升了好几成。”毛竹经营大户陈兆文说。
沙县区对采购竹山经营机械设备的区财政按农机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助扶持,充分调动合作社、经营大户应用竹山机械。累计建成毛竹丰产示范基地21万亩,占竹林面积48%。
良种良法,促产增收。集中力量推广普及已确定的优良品种和丰产技术,现已采用闽系列、长林系列优良油茶苗木品种,种植1万多亩用于高产示范林建设和低产低效林补植,为农民学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示范样板。
精准选派,林间送智。全区现有林业技术推广站13个,科技特派员15名、林业科技人员99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围绕竹笋、林下经济、林菌等森林食品,开展科技精准服务,为林农送科技、解难题。近年来,全区承接财政推广项目2项、省级财政科研与推广项目4项,研究制定省地方标准2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3项。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