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十大特色小吃content=te
漫步在安徽黄山屯溪老街,徽派建筑鳞次栉比——褪了色的冬瓜梁、斑驳的墙,还有穿梭于人群中的卖货郎,此情此景瞬间把游人带回旧时光;夜幕降临,屯溪河街码头,霓虹灯闪烁,江畔音乐会余音回荡;黎阳in巷古戏台前,摊位上星星点点的灯光亮起,市集成为光的海洋:美食、手作、饮品在灯光的映衬下,升腾起一派市井“烟火气”……
“唐宋黎阳,明清老街”,黄山屯溪因商而盛。黎阳老街、屯溪老街这两大古商街,由镇海桥相连共同组成了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其中,黎阳老街有着1800多年历史,屯溪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堪称“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6月8日,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徽州香市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循着青青石板路,行走在屯溪老街,两侧店铺门头上的各色招牌,静静讲述着徽州老手艺的过往。新安医学、文房四宝、新安书画等穿越时空汇聚于此,彰显着徽文化的时代高度。展现徽墨、徽砚、徽茶,木雕、砖雕、竹雕等各类传统工艺的工坊是屯溪老街的主要业态。
作为徽文化的集聚地,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鼓励非遗传承人将合适的加工作坊迁移到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恢复前店后坊制,游客可以直观地感受非遗手工艺的魅力。
“这感觉就像开盲盒,超有趣!”研学成员赵乐说。在屯溪老街非遗饰品文创馆内,学生们正在工匠师傅的指导下,亲身感受犀皮漆的打磨工艺。
制作出一件完整的犀皮漆漆器,需要制胎、批灰、裱布、髹漆、贴金、打磨等上百道工序。由于耗时久、成本高,徽州传统犀皮漆漆器一直属于艺术品范畴。如今,屯溪老街上的商家通过开设体验区,让这种传承千年的徽州漆器工艺融入配饰、挂件,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提供研学、体验服务的非遗经营场所不少:制作徽笔的杨文笔庄、体验徽州版画的非遗文化馆、展示新安医学精粹的老字号石翼农……每年寒暑假,街区非遗经营场所接待研学人员超过5万名。
“我在现场体验后,有把传统技艺传下去的想法,很喜欢这些传统技艺的全新表达方式。”来自湖南湘潭的彭澍哲如是说。
“它不仅是一座徽派老宅,还是书店、咖啡馆,颜值高,适合打卡!”在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Z世代青年”李楠发现了这个“藏”在黎阳in巷里的占川书局。
石家大院古建筑群是黎阳老街保存最完好的古宅之一。如今,老宅摇身一变,以全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我们是一家集书店、民宿、吧台为一体的复合体空间,正努力通过立体阐述徽州文化的魅力来增加经营收益。”占川书局总经理史靖澜介绍。
随着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加速转变,为进一步提升传统商圈的消费吸纳能力,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开始“逆生长”:黎阳小吃街、河街小吃街、老街美食街为游客提供了徽菜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口味;AR实景飞行体验馆、阜康钱庄密室寻宝,成为游客出行的新潮目的地;黎阳in巷、屯溪老街的特色民宿集群,则让游客感受到别样住宿体验。
在传统中添加时尚,在潮流中表达文化——当前,黄山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盘活闲置古民居资源,推出一批产品建设好、服务质量好、市场评价好、带动作用好的精品民宿。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的老房子经潮流改造成为“出圈”“出片”的打卡地。今年1至7月,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32家民宿入住量超7万人次。
创建新场景,拥抱新潮流。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在扎根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开辟新消费场景。
以天为幕、水为舞台,灯光璀璨,音符飘荡——每到周六,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江畔音乐会如约而至。上千名游客及市民跟随乐队表演齐声合唱,荧光棒在夜色中摇曳闪烁,展现出独特的都市夜生活魅力。“现场氛围特别嗨,年轻人特别多。”上海游客张妮娜兴奋地说。
江畔音乐会将音乐从室内“小空间”带到室外“大天地”,无需门票,过路游客、市民随时驻足参与。自2023年5月开演以来,江畔音乐会已累计举办50多场,观演游客近10万人次,成为安徽省知名文旅品牌活动。
城市咖啡文化节、汉服文化节、花神大赛……在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新消费场景不断产生,潮玩文化引领新消费需求。
“在老街看脱口秀,这感觉蛮特别的。”江西游客洪佳晨惊喜地说。“我们将徽州本土文化历史故事融入喜剧作品创作,让搞笑艺术更加本土化。”大笑嗨喜剧主理郭江涛介绍,企业于2023年入驻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剧场表演涵盖小品、默剧、脱口秀等形式。
除了引入潮玩文化,在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文旅场景也增添了新内容。“卖货郎”推着小车,摇着拨浪鼓,吆喝着穿梭在屯溪老街;珠算大师“程大位”拿着算盘走上街头,随机出题问答——NPC(非玩家角色)互动巡演让游客沉浸于一段古风之旅。
“看到街区上的NPC才知道,珠算文化原来也在徽州。”杭州游客丁达新惊讶地说。
老商圈有烟火升腾,也有文脉传承;新场景引领新消费,也培植新业态。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诗与远方”,也能沉浸式感受文化认同与归属。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7月,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接待达640万人次,营业额突破3亿元。(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常河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俊燕)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