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小学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

时间: 2025-03-20浏览:

  楼下的王姐最近很困惑:“孩子小学时成绩全班前三,怎么上初中就叛逆厌学,高中直接不愿回家了?”

  ·每天放学陪孩子 “复盘三件事”:今天最开心的事、最困难的事、最想感谢的人

  ·周末雷打不动的 “亲子共读时间”,父子俩挤在飘窗上读《哈利波特》,爸爸故意把 “纳威” 读成 “纳豆” 逗孩子笑

  现在他儿子上初中了,写作文《我的超人爸爸》时说:“小时候总以为爸爸不用上班,后来才知道他把加班时间都攒到我睡觉后。”

  小学阶段的陪伴,不是盯着作业的 “监工”,而是用 “在场感” 传递 “你很重要” 的信号。

  就像《小王子》里狐狸说的 “仪式感”:固定的睡前故事、专属的击掌暗号、书包里偷偷塞的手绘小卡片,这些细节会内化为孩子一生的心理养分。

  邻居家的女儿小薇曾是 “别人家的孩子”,初二突然染了蓝头发。妈妈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指着自己的黑头发说:“其实我初中时也想染红头发,怕你外婆骂没敢。你选的蓝色挺衬肤色的,不过校规有要求,咱们能不能只在放假染?”

  后来小薇在日记里写:“那天妈妈的话让我突然觉得,自己不是个需要被管教的小孩,而是能平等对话的大人。” 现在她是校辩论队队长,成绩稳居年级前十。

  初中生的叛逆,本质是“自我意识” 与 “权威压制” 的碰撞。当父母把 “你必须” 换成 “我建议”,把 “你懂什么” 换成 “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就像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自尊的种子。

  ·高二分科时,她让孩子自己分析各科成绩、查阅专业前景,最后尊重孩子选择了 “很多人说没出路” 的文科

  ·填报志愿时,她只准备了一张 “风险提示清单”,最终孩子自己选中了西北的一所大学

  现在她女儿在敦煌研究院工作,说起妈妈时眼含泪光:“是她让我明白,人生不是被安排的剧本,而是自己绘制的地图。”

  给孩子制定学计划的自主权,允许他们在可控范围内犯错,支持他们探索兴趣边界。就像老鹰教小鹰飞翔:看似狠心推下悬崖,实则是用信任赋予孩子翱翔的力量。

  每个阶段的爱都需要换一种模样:小学的陪伴要 “看见”,初中的尊重要 “蹲下”,高中的放手要 “退后”。

  当我们懂得在合适的节点转换角色,便是给了孩子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让他们既有靠山可依,又有翅膀能飞。

  我是@婷妈alan,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