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视野·看两会 这些声音句句走心!听女代表委
省代表、仙游县人民审判委员会委员、家事少年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陈建红长期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权益保护,多年来她提交的建议大多与此有关,今年也不例外。
“近年来,各级委、政府对残疾等特殊儿童群体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进关爱服务工作,惠及残疾儿童的人身安全、生活保障、特殊教育、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权益,但孤独症作为一种严重程度较高的精神障碍疾病,治疗难度大,使得孤独症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远不及其他残疾人群体。”
陈建红建议,一要加大对公办孤独症学校和康复机构的投入力度。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利用已有的妇幼保健院、康复医疗、儿童福利、残疾人康复、精神卫生福利等机构,开展公益性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二要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人才培养。采取定向培养、入职奖补等方式,吸引康复医学、康复治疗、特殊教育、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进入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就业。三要加强民办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管理,特别是康复机构的师资力量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康复培训的结果。四要加强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性服务。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服务,编写家长知识手册,依托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残疾儿童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常态化开展家长康复知识培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加紧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必将鼓舞和带动更多两岸同胞以融合发展为共同愿景,不分你我同出力、常来常往更亲近。”走出福建会堂,省代表兰绍清心情振奋。
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兰绍清介绍,近年来,福建率先出台了《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成立首个台湾产业学院,72所福建高校与118所台湾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兰绍清认为,要发挥闽台两地区位优势,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闽台融合发展新路,构建闽台产教融合新格局,以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兰绍清建议,强化规划引领,出台区域性的产教融合促进条例,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对台招生,支持职业院校与台湾高校合作举办二级学院或特色专业,开展联合办学;打造闽台高校合作联盟,支持引进台湾职业教育人才,加速闽台教育核心要素的双向流动;深化校企合作,瞄准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海洋产品、文创旅游、社区服务等契合职业院校办学优势的产业,培养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推动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台商集聚区与闽台职业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园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逐步扩大对台湾地区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资格的认定范围。
茶产业是大田县特色产业,也是承载着茶农希望的富民产业。省代表张香春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叶销售工作,而后创办公司向茶叶生产、加工转型。2023年8月,张香春创办了福建省沪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与上海等地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将大田茶产业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深耕美人茶多年,张香春对茶产业有着自己的思考。“美人茶属于小众茶,品质参差不齐、标准难以统一、青年人才缺乏等问题尤为凸显。平时我经常与茶农、制茶师傅、企业家等群体打交道,一直探索如何让美人茶的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推广之路走得更好。”
今年省两会,张香春带来了在大田县建设闽台美人茶交流中心的建议。“20多年前,就有台湾茶企落户大田,双方在茶树良种、生产加工、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张香春说,美人茶是一条重要纽带,期待通过搭建两岸茶企茶人交流平台,更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围绕如何挖掘福建文化底蕴、推动文化传播和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王秋梅建议,打造祖地文化品牌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福建可以更加深入挖掘闽南文化内涵,推广闽南方言,加强闽南文化传承保护;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闽南文化创新发展。闽台一衣带水,闽南语是两地的日常用语,对进一步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拓展交流平台、丰富交流内容将起到推动作用。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省政协委员张美娥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张美娥表示,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尚不成熟,容易在学、生活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引发心理行为问题。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健康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的低龄化和数量逐步扩大趋势,张美娥表示,应该多方合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的各项政策,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课,在日常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加大培训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常态化纳入学校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班主任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培训内容。
张美娥说,学生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诊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安全、心理关怀等诸多方面持续发力,为青少年搭建起通往美好未来的坚实桥梁。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