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引领风帆劲奋楫笃行勇争先!三明市2024年基层
指出:“把基层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牢不可破,我们的员队伍坚不可摧,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2024年以来,我市深入学贯彻关于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推动“四领一促”工作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基层建全域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基层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铸之魂,守忠诚之本。加强的建设,是基层立足的“灵魂”和“根基”。
面对一项项建“考题”,我市始终将的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格标准管治,着力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基层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主题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巩固拓展学贯彻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实施方案》,细化4个方面19条措施,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市委第一时间举办学贯彻思想和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研讨班,示范引领全市员干部持续兴起学贯彻热潮,激励广大员干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纪律严明,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逐章逐条研学、交流研讨互学、纪律课讲学……我市坚持把开展纪学教育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将新修订《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打造市县乡全覆盖的廉洁文化教育矩阵,推动纪学教育学深学透学到位,全面从严治引领保障作用愈加彰显,风政风和生态持续向好。
以上率下,起而行之。员教育培训是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我市持续实施员教育“十百千万”工程,分年度制定《全市员教育培训示范班办班计划》,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员教育培训各项任务。2024年,市级层面举办11期培训示范班,示范带动县级举办214期、基层委举办1945期培训班,培训员16.39万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持续加强的创新理论武装中,我市广大员干部思想、性、作风得到了一次又一次浸润洗礼,不断擦亮对忠诚的底色。
古坑米粉是宁化县方田乡朱王村传统特产,现已有449年历史。过去,古坑自然村家家户户都做米粉,但因成本高、效益不佳等原因,手工制作米粉的村民越来越少。
改变,从跨村联建开始。2024年,方田乡委充分发挥方田联村总支作用,统筹联村范围内的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将古坑米粉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引进公司规模化生产运营,年产古坑米粉300吨、产值近400万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作为跨村联建建模式的发源地,我市持续在扩大联建覆盖面、提升联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具有老区苏区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组建联村243个,覆盖村884个、占总村数50.09%,实施联村项目1917个,带动联建村平均增收8.5万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村富民的“金钥匙”,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为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发展能力,我市全面建立县乡委领办村财增收项目机制,135名县乡委以薄弱村为重点,累计领办213个村财增收项目,通过县级委统筹推动、乡镇委实施、各村具体推进,整合政策资源,促进村财村民双增收。截至2024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487个、同比增长4.4%。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4年一开春,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乡村干部座谈会,就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关事项与基层员干部共同解剖麻雀、征求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从完善待遇保障、优化干事环境、拓宽晋升渠道等6个方面,制定出台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22条措施,有效激发村级“头雁”的干事创业热情。
“擂台大赛撼心灵,千村百乡景色新。振兴大业头雁领,比学赶超鼓实劲……”。2024年9月29日,全市“头雁比武、村村竞赛”活动在尤溪县半山村举办,原省委统战部副厅级干部、宁化县石壁镇乡村振兴指导员吴景生以此表达自己参加活动的切身感受。
除了让村干部留得下来、干得下去,还要让他们干得好。我市全覆盖搭建村履职交流平台,市县乡累计分级举办“头雁比武、村村竞赛”活动530余场次,让村现场比拼发展思路、亮晒工作实绩,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同时,注重打好学历提升、导师帮带、业务轮训“组合拳”,高标准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476期,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着力打造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村级骨干队伍。
扎实推进基层建与乡村振兴工作融合发展,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如今,在三明广袤沃野,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基层治理是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关键在基层。
走进三元区富兴堡街道富文社区“近邻之家”,传来了一阵阵老人们的欢声笑语。大厅里,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做手指操;医养结合服务站内,医务人员正认真地给老人们把脉问诊。
“自从有了‘近邻之家’,周边的老人们便有了好去处。”这一方小小家园带给了周边群众“稳稳的幸福感”。
2024年,我市全面深化城市基层建赋能增效行动,推动资源下沉、保障下倾,不断健全完善领导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努力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织密网格体系。以片区网格为重点,调整设置1014个片区网格,选优配强1123名片区网格长(员)、5800余名微网格员,推动1.5万名员联系近8万户居民。深入推进物业建联建,市县分级成立物业行业委,打造了一批“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让的工作延伸到治理末梢。
——搭建议事平台。深化运用“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全面推行“近邻恳谈会”制度,常态化各级员干部、网格长(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办理民生实事2.1万余件。全面建立召集的物业企业、业委会协调机制,累计召开会议1492场次,协商解决停车、物业收费等问题2607个。
——建好服务阵地。盘活利用物业用房、闲置房屋、架空层等,在网格(小区)设立“近邻之家”群服务站584个,构建居民“15分钟服务圈”。组建志愿者团队、社工团体、草根调解队等公益性、服务性3100余支,标准化建设100余个“日月星”志愿服务驿站,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志愿服务。
——凝聚治理合力。深化社区建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建轮值制,累计召开联席会1200多场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办便民服务等活动3200多场次。推动4.4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7200多场次。
同时,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全覆盖建立以市县委为总召集人的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深入推进整治为基层减负,取消3类“一票否决”、15类向基层签订责任书的事项,终止15类由村(社区)干部兼任的各类“长”;总结推广积分制管理、“红黑榜”等做法,推动由村主导,开展乡风文明“星级户”创评活动,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坚持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突出重心下移,深化共治共享,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将基层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群众,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幸福”。
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如何画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心圆”?我市各级在探索和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清流县已探明萤石矿1266万吨、远景储量30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50%—60%,居全省前列。如何帮助氟新材料产业链上企业打通上下游及横向间的交流合作新渠道?
清流县探索实施产业链建模式,推动员干部链上直接服务企业,统筹整合链上信息、项目、资源等要素,构建“建+产业”的融合发展机制,促进氟新材料产业聚链成势、登高向新,2024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3%,被列为全省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县。
2024年以来,我市聚焦做实“兴链”文章,围绕共建、要素互通、产业共促,以氟新材料、生物医药、特色小吃、水稻制种等县乡特色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链上的行政村、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加强建联建,累计组建57个产业链,引领推动产业链联动发展、纵深发展。
围绕中心抓建,抓好建促发展。我市持续深化新兴领域建集中攻坚行动、机关事业单位建领航行动,统筹推进“两企三新”、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促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互促——
在“两企三新”,健全推进“两个覆盖”常态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建强企“联合行动”“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助力解决企业用地、用工、引进人才、项目申报等问题3000多个;在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四联四促”机制,安排86个市直单位结对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成立83支重点项目攻坚员先锋队,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问题451个;在公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建质量评估提升行动,保障促进三明医改持续走深走实;在中小学校,扎实推进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居全省前列。
安邦,重在基础;管治,重在基层。我市聚焦强基固本,深化“抓两头、带中间”,分领域开展支部“评星定级”活动,累计评定“四星”以上支部2368个。突出标准,严把员入口关,建立发展员全流程工作纪实制度,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完善流动员管理,集中规范驻外104个,安排100名基层委委员挂点联系、配备建指导员66名……一项项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动基层实现全方位跃升、全维度过硬。
矢志不渝守初心,奋发有为担使命。新征程上,全市各级和广大员干部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高质量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奋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立新业、建新功。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