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科技指的是什么消费观察|从500位“插电”
无意在本就信息过剩的今天再去徒添一个故弄玄虚的中文单词,只是的确,面对这个消费需求与商品类目不断细分、又层出不穷的时代,为了减去一些不必要的理解偏差,我们将数码3c、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具备第三次产业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数字属性的消费类科技产品定义为:“泛”数码科技品类。
在这个数字观感就颇具未来气息的2022,面对消费习惯不断变化的年轻人们,几乎所有行业和产品都可以更新思路重做一遍,包括泛数码科技品类。
本文是由幸会SALON独家发起、统筹分析并发布的2022成都时尚消费趋势系列专题第5篇:泛数码科技/新能源篇。
也是最后一篇,一起来聊聊,我们在这份500人的回收问卷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有意思的,倘若还能为有意或正在从事相关行业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乐意至极。
首先,作为时代生活刚需:社交沟通必须、咨询获取窗口、影音娱乐基本——一部智能手机因为硬件和优化所支持的功能、交互、效率,足矣直接与年轻人们每天的生活质量正相关。
也因此他们在选择购买智能手机时更舍得花钱,有合计70.81%的人愿意为此一次性支付6000-10000元(该价格基本对应各手机品牌的旗舰级与次旗舰级档位产品),花费万元以上的用户数量占比也呈现抢眼。
可见,“够用就行”显然不是这届成都年轻人的消费slogan,“一步到位,性能过剩又何妨”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态度和共识。
在排除智能手机,这类作为时代生活刚需的选项后,我们想要了解生活在成都的大家在2021都买了点什么,有什么样的趋同性可寻,收到的数据反馈同样让我们觉得很有意思:
共计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2021购买最满意的泛数码科技类产品”为家用投影仪,成都本土品牌极米GIMI成为热门首选。在此基础上,选择购买包括智能电视、音响耳机等可以归类为家庭智能影音设备,还十分满意以至于“真香”的,超过了总人数的80%。
对购买智能门锁等智能安防设备感到“非常满意”的,也有接近一半的受访消费者;在数据上紧随其后的是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便于检测健康状态,并可与其他设备进行交互的智能穿戴设备。
我们也在此归纳出一份【2021-2022成都年轻人的“真香”泛数码科技产品】,欢迎对号入座,或者看图种草什么的:
在我们的受访者中,有不少是刚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不超过3年的年轻群体,大部分人是初次购买以上泛数码科技产品,在被问及“为什么买”时,因为身边人的推荐就决意购买的,竟然有一半以上(50.31%),而单纯因为好奇就下单的也有三成(32.2%)。
有一说一,面对动辄上几千元的产品单价,仅仅因为“个人好奇”和“他人安利”就下单购买,消费动机如此简洁,成都年轻人乐于尝新的消费积极性还是让我们吓了一跳。
但也不至于算是非理性消费,“真香”之后,初次购买以上产品的绝大多数人都表示被培养了用户习惯:
至于从何种线上渠道了解和购买,虽然大多数人在刷短视频时看到广告都会选择划走,但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泛数码科技品牌在抖音的信息流投放效果似乎都还不错;
2020年以来着重布局相关板块内容的小红书,也在如愿洗去“美妆书”的单一用户认知后,成为成都年轻人们为购买的泛数码科技品类产品作出消费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收到的数据反馈中,选择在B站获取相关内容咨询的人数对比其他平台显得并不可观,只有不到其他平台的一半(22.67%),这与许多机构对北、上等一线城市年轻人信息获取习惯调查后得到的结果相差较大。(因此严谨起见,提醒各位此项数据仅供参考,我们也将在之后跟进更多对成都年轻人的B站使用习惯调研。)
不出意外的,传统数码线上交易平台起家的京东,凭借多年沉淀的供应链优势和消费者印象,依然是最多年轻人购买泛数码科技产品时的首选平台,其他巨头平台则紧随其后;
又基于泛数码科技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比如其产品卖点、相关参数理解门槛相对较高,对于在购买前无心或无力做足功课的消费者,前去品牌线下门店或购物中心专柜听取店员讲解再作决定的,也不在少数。
心甘情愿地为一件单品花费时间和金钱,除了性价比,颜价比同样被需要。自2013年苹果公司每年开始推出时不时与潘通心照不宣的多彩配色Iphone之后,就有业内人士评论:“科技与时尚的联姻已经开始”。
“配色越粉,性能越狠”的玩梗背后,是消费者们对泛数码科技产品在硬件之外,“也同样可以被归类为时尚单品”的需求愈发旺盛,在这座新一线时尚之都,产品外观设计的时尚度,正在成为人们对产品硬件之外,文化内容这类“软件”的审视标准。
“可以贵,但不能丑。要好用,也要能拿的出手。”当悦己与社交认同成为正义,“如何让消费者觉得买到品质,也买到品位”成为一众泛数码科技品牌在尝试出圈破局时的核心思路。
纵观2021我们可以看到,极米GIMI旗下投影仪签约易洋千玺作为全球品牌代言人、Sonos在11月发布便携智能音响Sonos Roam SL、华为在2021年12月推出的Free Buds lipstick口红耳机、FITURE家庭智能运动墨镜在官网首页贴出“居家照样练”的推广语——所有动作也都着重在成都持续跟进相关宣传。
一众数码科技选择青年影星代言、设计创意外观、推广时尚生活方式与场景的营销战略动作背后,其核心目的无外乎与时下更多年轻人群产生链接,在冰冷的硬件参数之外,在时尚、艺术和生活方式中找到与新世代青年的共同语言。
我们在昨天的中可以看到,宜居的成都的确“宜居”,周末节假日期间,选择外出和宅在家的人群一半一半,也由此催生出丰富的泛数码科技品类的场景配套需求。
根据“七普”显示的数据来看,成都2093.8万的常住人口其中,大成都区域净流入500万以上,其中绝大多为18-49岁青壮年人群,在由此衍生的大量房屋租购需求之后,关于如何“住”得更舒服,成都的朋友们也有自己的一套。
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在上文的【2021-2022成都年轻人的“真香”泛数码科技产品】中,除“电动车/滑板车”以外,几乎所有产品都可以对应智能家居的使用场景,我们也继续调研了成都年轻人在家中的智能设备使用情况:
由此我们总结出:“安全——娱乐——美观——健康——互联生态”这样的成都年轻人居家智能设备需求等级。
但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序列可以对应真正的成都年轻人消费需求,正相反:结合上文展示的成都年轻人在尝新时的消费动机和使用反馈,我们认为在图中序列靠后的功能产品,很可能只是这些人单纯的“还没用过”,而已。
“原来xxx还可以xxx。”成为许多年轻人在购买并使用相关产品后的第一声感叹。
按这个理解,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组数据,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17.7%)朋友表示“家中并未或无计划购买使用智能家居产品系统”,在被问及“why not?”时,又有接近一半的朋友自信地表示“传统家居已满足,无意改变习惯”——其实也就是“还没用过”,而已。
总的看来,不可否认这些应对不同细分功能的泛数码科技产品,正在不同场景下拓宽年轻人的需求边界,许多人传统的生活习惯在相关产品的加持下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而这些产品又在不断通过优化和革新,不断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并形成习惯。
继续以场景功能需求为例,懂得享受生活的成都年轻人们一方面希望借助相关产品保证工作舒适度、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愿意花费金钱和精力舒适安逸的居住空间——“工位美学”、“懒人卧室”、“幸福感客厅”成为相关产品在搜索平台上的关键热词。
在这些场景中,电脑电视大音响这样的必需硬件以外,万物也皆可电子化、智能化,传统家居和数码产品同样被要求“足够智能”——毕竟这届年轻人知道自己工作时的腰间盘总会比KPI更突出,宅家时的腱鞘炎比短视频更抓痛点,分享在社交网站上的照片和视频画质也不能有太高的颗粒度。
而在工作与生活的场景切换中,由此衍生的核心诉求,无外乎“用起来舒服,看起来也舒服”,也因此“质量过硬”、“颜值惊艳”成为促使他们做出购买决策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当这些需求被应用到具体的产品挑选,在没有使用过产品的前提下,除开朋友推荐,品牌本身的知名度和口碑,以及在营销时所生产的品牌文化是否打动自己,还是大家首要的考虑因素。
所以众所周知的大品牌,也依然是成都年轻人们的首选。大品牌在成长过程中悉心打磨的材料优势、做工技术、售后完善,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一份“省心”支付高达50%的品牌溢价。
消费动机、决策、购买渠道,以及居家、工作这2个使用场景聊完之后,让我们再看看成都年轻人在出行场景下的泛数码科技使用情况如何,比如新能源汽车。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宣告为期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场。特斯拉、小鹏汽车等一众新能源车企随即陆续宣布提价或关停低息方案。
一场新能源汽车的变局已经被打开,但成都年轻人们对此似乎并不关心,因为新能源汽车压根不在大多数人的考虑范围内:有72%的受访者表示并无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对应了另一组相关数据:2021上半年,成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不到3万台,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新增2.2万台,同比增长114%,相对于全国235.7%的平均增速,还不到一半,个中原因,大部分仍旧是来自对于相关技术和配套的顾虑:
由此衍生的产品售后需求,也让新能源汽车有别于传统燃油车,大多数人更多都在担心电池和易耗件能不能方便的更换和维护,让产品能在购买后的3-5年然保持使用和转手价值。
众所周知,当下的新能源造车品牌格局初定: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创企;以比亚迪、吉利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还有以百度、华为、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
而在我们对为数不多的,计划或已经购买新能源的人群调研结果中显示,2021成都的年轻人们依然钟爱特斯拉,其次才是蔚小理这三家国产“造车新势力”新能源车企,传统汽车厂商与互联网厂商的新能源品牌的人气合计不超过10%,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卖车了。一如相关业内人士所言:“万辆俱乐部”里,没有互联网玩家。
结合未购买新能源汽车人群的顾虑来看,这些品牌的高销量车型,往往使用的三元锂电池,性能较好,但充电效率更高,也因此必须搭配高性能的充电桩设备,正常家用的220V电压根本无力支撑。
但这或许又是一个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认知两极,几位小鹏、蔚来车主都告诉我们:“成都市区范围内到处都是充电桩,充电问题基本不用担心。”
在距离新能源汽车补贴红利推出已经过去12个年头的今天,回顾2021全年,中国大陆本土新能源汽车行业热搜不断,销量暴增,几乎所有厂商对比2020年都实现了翻倍增长,但在这其中,成都似乎缺席。截止今年1月,因为政策和市场引导,成都共聚集了30余家汽车生产企业,累计推出200余款车型,其中新能源汽车达100余款。
这股新能源将如何成为动能,颠覆这些年轻人的传统认知,在成都拓展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我们拭目以待。
《消费观察|2022成都时尚消费趋势》5期内容至此,在此感谢所有参与受访并为我们提供内容支持的伙伴,与我们一同看到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