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丨三明宁化:方田乡海外“圈粉”

时间: 2024-03-29浏览:

  东南网12月12日报道(本网记者 刘惠萍 通讯员 张曙光 李梦玲 文/图)在三明宁化,有一个美称“方甜里”的乡镇,凭借着一根米粉,走向全世界,成功“圈粉”。

  据记载,方田乡的古坑米粉已有448年历史。2022年初,古坑米粉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因“客家祖地祭祖大典”,古坑米粉被世界客属社团带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今年11月,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设立三明主题馆,方田乡的古坑米粉借着沪明合作的东风,亮相上海;同年9月,在宁夏参加“中国-阿拉伯国家展览会”,进一步扩大古坑米粉知名度……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坑米粉因“客家祖地祭祖大典”,被世界客属社团带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米粉生产车间内,几名工人正忙着赶制米粉,现场热气腾腾,米香四溢。“我做米粉20多年了,一碗古坑米粉要做到久煮不糊、爽滑中带些韧性,需要经过山泉水浸泡、磨浆、煮熟、晾晒等十二道工序。”工人张银珠反复揉搓面团,还告诉记者,古坑米粉好吃的秘诀更离不开好的原材料。

  “做米粉就是做‘良心粉’,一定要确保大家吃米粉吃得放心。目前市面上有些粉店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选用的米粉原材料鱼龙混杂。”该项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国城对于古坑米粉的原材料选择,有着自己的坚持。

  好米出好粉。与其他米粉不同的是,古坑米粉的原材料是专用稻。所谓专用稻,是方田人专为制作古坑米粉而种植的78130稻米,这种稻磨出的粉质较为细腻,做出来的米粉爽滑不粘牙,且不易煮糊。“我们专用稻的价格比普通稻的成交价格更高,所以周边有不少村民都在种植专用稻,为古坑米粉‘守好第一关’。”罗国城说。

  为保障原料供应,当地米粉生产公司鼓励村民规模化种植米粉专用稻,并与村民签订长期收购合同。村民赖国涛家今年种植了米粉专用稻35亩,目前已经全部卖出。“我们与古坑米粉协会签订收购合同,不用担心销路,价格还比自己卖得更高。”赖国涛很是满意。

  据了解,过去,古坑自然村家家户户都做米粉,是远近闻名的米粉制作专业村,但因成本高、效益不佳等原因,手工制作米粉的村民越来越少。

  近年来,方田乡以跨村联建为抓手,将古坑米粉产业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发展产业,统筹朱王、方田、村头、大罗等联建村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引进荣华米粉有限公司发展古坑米粉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米粉产业链,有效带动村民就业、村企增收。今年3月,米粉厂建成投产,目前有两条生产线斤。

  “这一批米粉是和上海二加一商贸有限公司合作,销往上海的。同时还以批发形式,销给宁化的线下超市和酒店。”米粉厂负责人罗世侦介绍道。据介绍,现如今,荣华米粉有限公司共有员工38人,吸收脱贫户6人,米粉通过线上电商直播和线下实体推广双渠道销售,年营业收入约280万元。

  “在工厂不仅能学到一门手艺,还能增加收入,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荣华米粉有限公司成立后,50多岁的罗禄长在米粉厂上班,通过灵活就业每年可增收1.5万余元。

  “要让生产的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就必须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我们开通了抖音电商直播平台,同时结合沪明合作,借势出圈,与上海彼特福贸易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锦帛实业有限公司多个公司达成意向合作。”方田乡党委书记雷富发思考道,“下一步,我们将深挖‘米粉+’红色精神,把方田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转变成米粉发展外生动力,推动‘米粉文化’与‘红色研学’深度融合,打造红色名优特产,培养省级非遗、红色文化旅游新业态。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