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螺蛳粉、沙县小吃喜提非遗名录“太

时间: 2023-11-28浏览:

  昨天中午饭点时分,办公室里一片喜大普奔:“啊呀,我最爱的柳州螺蛳粉喜提非遗了哎!”“以后嗦粉、吃沙县,都是国家级的快乐了!”“香了,馋了,本打工人又可以了”……

  大家说的,是昨天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纷纷上榜。此外,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徽菜烹饪技艺、川菜烹饪技艺与潮州菜烹饪技艺,也统统有名。也难怪有网友戏称,这是给“吃货”列的非遗清单吗。

  高大上的非遗名录,被接地气的食物“霸榜”,虽有些反差感,但也在情理之中。

  非遗,全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入选的遗产要包含“非物质”+“文化”两大内涵。这样一对照,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上榜,名副其实。

  先说“非物质”。在此次公布的名录中,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同属于“传统技艺”这一栏中。换句话说,更准确的说法,不是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上榜,而是这三种食物的制作技艺上榜——如果是三种食物上榜,就是“物质遗产”了。

  制作技艺上榜,起码蕴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稳定性”,即这种技艺有一定的标准和流程,有鲜明的饮食特色和地域代表性,以区别于其他食物和其他地区的同类食物。这种命名也可以看出来,都是“地域+食物”的固定搭配。二是“开放性”,技艺不代表死守教条、一成不变,而应当和鼓励发展式继承,在保持根本特色的基础上,随时代和社会而更新。

  有人考证,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的螺蛳粉里有以骨头汤打底的螺蛳汤,有酸笋,有干辣椒、新鲜紫苏与八角等各味香料,但却没有粉。这种“配方”暗合了柳州人嗜酸辣的饮食喜好。后来,因为油水甚多,有人便要求在汤里加入米粉,这才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再后来,摊主们不断对螺蛳粉进行改良,逐渐形成了如今螺蛳粉“辣、酸、鲜、爽、烫”的口味。

  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观,不仅是老祖宗对于传统与创新和谐统一的智慧,其实也深植于每一名中国人的底层逻辑里。一个例子是,以往煎饼果子等地方特色小吃被发源地相关机构制定“制作标准”后,人们的心情是微妙的,既希望食物“正宗”,又不希望条条框框太多、千店一味。

  毕竟,技艺是可以标准化的,但人的口味不能。食物好不好吃,只有自己的嘴说了算。重口虽难调,多元化的选择起码赋予了满足味蕾的可能。

  再说“文化”。这几乎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公理式存在,咱们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哪一种食物背后不蕴含了一段历史变迁,没有一段值得说的故事呢?

  就算是这几年才蹿红的螺蛳粉,其实也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而是伴随工业时代而生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柳州,是典型的工业城市。生产出搪瓷脸盆、茶缸暖壶、缝纫机、自行车、洗衣机、电视机的大量产业工人,经常需要上夜班,宵夜摊上嗦一碗热气腾腾又酸爽的螺蛳粉,饱肚又解乏。

  命运的神奇就在于,几十年后,当年工人们的夜生活和宵夜文化,为如今经常需要加班的年轻人掌握。所以啊,螺蛳粉不单是互联网营销的成功案例,它见证了一座城市、一段历史的变迁,便捷和风味又让它在新的时代重新拥有了一大批年轻“粉”。

  小吃不“小”,除了喜提非遗名录这样的“名”之外,更为当地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利”。以沙县小吃为例,目前有6万多沙县人在外经营沙县小吃,带动30万人致富创业,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28元,全县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扁肉是砖,拌面是钢”书写了福建三明这座小城脱贫奔小康的传奇。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不需要去了解每一种食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自己喜爱的事物每一次出现在新闻里、热搜里,就足以让我们欣喜、自豪。这种对食物的珍惜、对传统的致敬、对家园的感念,共同缔造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深植于每一个中国心之中。

  网上的一大热议话题,从前几年留学生们绞尽脑汁将祖国的食物尽可能多地带到国外,到最近几年,“歪果仁”如何被我们日常的国民食物征服。想来,如果说有什么是超越民族、地域、语言、文化的存在,饮食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没有什么比人生来路处的食物,更能安抚在异国他乡或正经历人生困顿的灵魂。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小鲜”里也暗含了人生的大智慧,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品味。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