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安:“全域旅游”拉动民族乡文旅高质量
8月29日,走进福建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廊桥溪流、巷道石阶、黛墙青瓦、梯田叠秀、古迹深藏……千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系三明市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近年来,该乡立足畲乡特色人文底蕴和千年古厝资源,把“旅游+”深度融合作为强乡富民的重要引擎,以全域旅游“一根线”串起畲乡多业融合发展新局面,做活全域旅游产业体系,一幅幅全域旅游的畲乡大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天蓝,水碧,业旺。近年来,青水畲族乡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着力在“拆改、修缮、利用”上下大气力,大力提升改善畲乡历史文化风貌。通过整修石板路、治理水污染、实行封山育林、整治村容村貌等一系列“微改造”,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宝藏”,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如今,青水畲族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5.3%,每年吸引近30万各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伴随着乡村生态游的迅速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于乡村原生态的“美食口感”。高山野茶、老虎蛋、闽王饼、清明糖、竹叶香包、乌米饭、仁生糕……畲乡多样化的“吃食”、原生态的农特,也随之应运而生。不少游客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大山里的那一口“鲜”味。
“近年来,我们创新采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齐抓共管模式,深入挖掘历史、艺术、习俗、美食等少数民族特有文化,大力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文旅新业态,有效激活了沉睡的资源。”青水畲族乡党委宣传委员廖美英说。如今,畲乡正由“静默无声”向“活态传承”转变,寂静的千年古村落重焕勃勃生机,再次奏响了悦耳的振兴“交响曲”。
当下,单纯的观光游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如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以新业态引领旅游发展新常态?成为了青水畲族乡加速文旅发展的重要课题。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既是经济社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全面、系统的优化提升,也是产业融合发展的要义所在。“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入挖掘畲乡古迹、非遗等人文资源,重新对话人文历史、活化利用文脉乡愁,不断加大全域旅游与农业、林业、文化、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闯出了一条‘人、物、景’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青水畲族乡党委宣传委员廖美英说。
在青水畲族乡祖辈遗存的历史人文印记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被誉为“开闽王”的王审知,是青水畲乡最深邃的人文注脚。目前,“闽王文化交流地”建设项目已被列为2023年度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对象,正紧锣密鼓加速推进中。修缮罗兜祠、徐氏夫人墓、闽王驻军等遗址遗迹;加快闽王文化馆、闽王文化公园建设;编排“闽王情景化”系列剧,深挖汉畲“休戚与共”感人故事……“闽王与畲”特色文旅品牌日益做强做大。
沧海红色畲寨、丰田观鸟圣地、龙吴闽王故里、龙头水果采摘……全域旅游模式全面铺开,文旅新兴业态不断创新,一批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目前,青水畲族乡的“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玉米节、七月初一、农民村晚等文旅品牌已经成为民族乡的特色“文化名片”。
如何盘活古厝资源,进一步激发古民居“新活力”?青水畲族乡创新采取“轻租重修、以用为养”古民居租养新模式,先租养后修建,突出活化利用,注重产业培育,有机地把畲乡特色人文底蕴和千年古厝资源集中收储起来,纳入统一规划、统筹管理范畴,使传统村落率先实现了华丽“蝶变”。
“古民居修旧如‘旧’后,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有效拓宽了当地野菜、土鸡蛋、玉米、瓜果等农特产品的市场销路,现在生意越来越红火了!”青水畲族乡丰田村熊氏菜馆负责人熊青文说。
“古厝租养”模式较完整保存了古建筑的历史信息、文化底蕴、古朴风格,为古村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截至目前,青水畲族乡已先后打造“以乐剪纸馆”“梦想小院”等一批适应年轻化、市场化的传统古民宿。其中,2栋古厝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2座正在修建,3栋正在洽谈。
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各类旅游业态的多点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青水畲族乡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全域旅游发展成绩单。截至目前,已建成生态观鸟点16个、特色民宿2家、土特产品店7家、农家乐21家,年均旅游产值30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600多万元。
古老的遗迹、绿色的沃野、厚重的人文……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的“碰撞”,让“美丽风景”转化为“旅游经济”,青水畲族乡在扮靓让人“向往的村庄”的同时,持续拓宽业态更多元、领域更广泛的“大旅游”之路,绘就了“文化为魂、生态为本、产业为根、宜居宜游”的畲乡新图景。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