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不通:拥有8亿年轻人印度经济为啥还是起

时间: 2023-12-09浏览: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预测,截止至14日,印度总人口达到14.24775850亿人,按照这种增长速度,将有望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而且,印度的生育率还在继续有增无减,人口年龄分布呈现“正三角”态势。据统计,印度青壮年人口总数约8亿,劳动力大军的平均年龄仅为27岁,是一个标准的“年轻化”国家。

  对于人口红利,印度也颇为引以为傲,甚至把“8亿年轻人”当做自己的发展优势,称:有这么多年轻人,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如果单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这两方面来看,印度的确潜力巨大,但印度年轻人口占比高可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为何印度经济还迟迟发展不起来?印度是否已经掉入“人口陷阱”?

  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能够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包括“人口红利”,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大优势。

  但是,年轻人口数量多仅仅是一个先决条件,只有将更多的年轻人口转化为劳动力,才能真正实现所谓的“人口红利”,否则,怕是只能称之为“人口黑洞”了。

  据统计,印度约有2.8亿的文盲成年人,是世界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工业和服务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文盲意味着除了底层劳动以外,无法拥有更高的生产价值。当下很多年轻人会自嘲“实在不行就进厂拧螺丝”,但在印度,很多年轻人连进厂拧螺丝都不行。

  虽然现代印度在宪法上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得搞歧视那一套,但实际上,印度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早就根深蒂固了,说被烙印进血脉都不为过。

  如果一个印度人的家庭出身卑微,就很难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受到认可,甚至至今很多印度人都认为低种姓的人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是应该的。

  即使在高等教育学府,低种姓学生也会受到来自高种姓学生和老师的霸凌与歧视。所以别说是高等教育,低种姓印度人想要获得完整的基础教育都很难。

  尤其印度至今还将英语视为官方语言,让许多印度人在文化上与社会产生巨大的鸿沟。这也是印度文盲率在统计学上数值较高的一个原因。

  许多印度女孩在14岁左右就要考虑嫁人的问题,她们从小到大都被教育要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任务只有做家务和生育。

  尽管印度官方并不支持这种思想,新德里、孟买等发达城市的女性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偏高,但这并不代表印度的全貌。

  在现代中国人看似是常识的知识,也许印度人一生也学不到,终生务农或者干其他体力活的他们,想要贡献更多的经济实在太难。

  当然,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印度经济增速缓慢的全部,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印度产业分布的不平衡。下面,我们将从时间维度上来分析印度的产业结构到底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如果问:如何评判一个国家算是发达国家?很多人会率先回答看产业结构,如果农业、工业占比较低,服务业占整体GDP比重超过70%,那就可以称之为发达国家。

  单从这一个数据来看,印度早已经摸到了发达国家的门槛。近年来,印度的服务业占GDP总量始终维持在 60%左右,以医疗、IT、电影文化等为主要构成。

  但是,印度发达的服务业背后,是跳过工业经济直接达成的。而跳过工业发展直接转型为服务业,不在根本上利于国家发展。

  这一点也许有人不敢苟同,因为像新加坡、瑞士等小国也没有真正的工业文明,单靠一个产业链就混得风生水起,为何偏偏在印度就不行了呢?

  对于拥有8亿年轻人的印度而言,发达的服务业的确能给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但是想要真正让这么多人依靠服务业为生,恐怕很难做到。

  服务业的特点就是用尽可能少的人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间接妨碍了印度年轻人的就业。

  根据统计,印度各中小企业能提供的岗位数量只有1亿多,而印度却拥有远超于岗位数量的年轻人口,不成正比,这还没算竞争更激烈的高层管理者岗位。

  美国当年采用的是“以工代赈”,中国采用的是“大兴基建”与开发西部,这些降低失业率的举措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那就是发展工业。

  而印度的问题就在于,作为人口大国,其现代化发展历程直接跳过了工业发展,而是由传统的农业国家直接跳转为服务业,中间没有进行工业化的积累过度。

  特别是在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曾一度强调要将印度工业牢牢攥在自己人手里。虽然口号喊得响,但是事实上却根本没有条件达到。

  发展中国家想要迅速起步工业,离不开外资的投入,可奇葩的是,印度政府对于引入的国外资本一直不太友好。

  最开始,印度凭借人口优势的确吸引了不少实力强劲的外资,外资也给他们带来了技术和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可印度只是学了一点皮毛,就开始着急剔除外资,想要发展自己的工业。

  例如:大型商超沃尔玛在进入印度后,很快就被印度政府用各种罚金和法律赶跑;还有美国的福特、通用等大型汽车公司也纷纷撤离印度,就连中国的小米集团也不放过。

  但印度似乎疏忽了,自己的这一系列骚操作,直接导致印度成为投资方眼中的“资本黑洞”,

  这就应了那句话:豆浆还不会磨,就直接“卸磨杀驴”,步子迈得太快反而绊倒了自己。

  很多印度工厂在离开外国的技术与资本后,自己由于缺乏技术与人才培养梯队,很难长时间运作,往往都是刚开始几天效果还行,过了几年后就又回到了“解放前”。

  这样没有过度的发展,造成了印度年轻人口出现“人才梯队断层”:家境条件好的印度人继续投身于高端服务业,而家境差的则只能老老实实干生产力最低下的工作。

  换言之,印度本可以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但由于缺乏工业制造的过渡阶段,导致印度年轻人口“多而无用”,看似国家各种经济指标比较自己,可是内部隐患一直都没有改变。

  由此看来,对于印度而言,将年轻人口转化为有效劳动力才是其真正需要考量的问题。

  据统计,在过去几年间,印度北方邦为人口最密集地区,人口总数超过2亿,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大邦之一,总和生育率远超于印度的平均水平。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综合生育率,北方邦的官方解释是和女性受教育程度严重相关。大量未受教育女性拉高了总和生育率,而受过教育的女性则会考虑服从政策,有意减少生育。

  印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一夫四妻的五口之家可以繁衍25个后代”,这句俗语能够代表印度人的生育观念,即:越穷越要生,富了也要生,甚至繁衍神圣化,纳入宗教中。

  况且更重要的是:印度人民对印度政府的期望并不高,即使年轻人响应号召,印度政府也无法保障人口众多的一代能够安心养老。所以与其听口号,不如实实在在行动起来,多生孩子。

  对于印度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国家发展落后,迫切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不能转换劳动力的人口同样也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一个糟粕没有剔除干净的国家,一个工业化没有进步发展的国家,一个生育观念停滞不前的国家,想要打破桎梏,让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组成部分,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印度这个情况换到任何国家都未必能够交出满意的答卷。人口问题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它需要时刻调控,时刻培养。不单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打脸来了:谷歌 Gemini AI 模型表现出色,但与 OpenAI 相比仍有差距

  克星!浓眉战旧主11战9胜 16+15+5+2+2虐鹈鹕双塔填满数据栏

  《最终幻想16》1.21更新发布:首个DLC现已上线》含金量!R星油管粉丝破千万 三天爆涨250万

  2024年了还在套娃?三星Galaxy S24系列曝光:经典设计永流传!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