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两元吃饱”的小吃成500亿元大产业!“国

时间: 2024-05-30浏览:

  福建省三明市被大山环抱,但这里却孕育了火遍全国、走向世界的沙县小吃。被誉为“国民美食”的沙县小吃,也成了福建省三明市的特色名片之一。

  目前,在27.2万沙县人当中,有超过6万人在外经营小吃。这个曾经一元进店、两元吃饱的小生意,是怎样做成年营业额达500亿元的大产业的呢?

  在沙县的街头巷尾,小吃店遍地开花,特有的风俗文化、丰富的自然物产造就了上百种小吃。不仅沙县成为小吃的大本营,外出经营小吃店也成为当地人最熟悉的生计,俞广清就是第一个走出去的人。

  他告诉记者,当时出去的时候就挑着担子卖扁肉馄饨,哪里人集中就放在哪里卖,感觉效益不错,后面才慢慢发展店铺。如今,他所在的俞邦村家家户户都有年轻人在外开小吃店。

  曾经,大家有一个共识,开小吃就是挣辛苦钱。今年是邓方树从沙县来北京的第10年,作为家里的第二代小吃店主,他的店越开越大,操心的事儿却越来越少。买菜不出门足不出户,App下单,饺子不用包了,都是中央厨房一站式服务。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颜发辉:因为小吃店的门店较小,一次的采购量不多,即使是单独免费配送也可以。因为沙县小吃在全国分布的密度比较广,所以成本均摊下来每个店主不会产生费用。

  遍布在全国的8.8万家沙县小吃店,都是走薄利多销路子的小店。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怎样买到又便宜又好的食材,是让每个小吃业主都头疼的问题。沙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意识到只有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才能为小吃业主留出更多利润空间。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罗光华:我们标准化后,通过自己降低劳动成本,小吃业主自己压缩成本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只有通过集团统一生产、配送才能实现目的。

  沙县小吃集团的成立开启了沙县小吃的现代餐饮转型之路。小吃产业园的这块屏幕,显示部分加盟店的销售情况,各地差异化的喜好和对食材的不同需求一目了然,而为他们供货的就是沙县本地的76家加工企业。

  开办企业的大多是曾经的小吃业主,他们对于市场的痛点有着精准的把握。沙县小吃已经从最初的餐饮业,演变为从生产种植到加工销售等多环节的大产业。

  依托食品加工产业,沙县还建立中药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6万亩,带动2万农户通过种养实现增收。打造了统一的厨房,还要培训统一的厨师。

  过去,沙县人的手艺都是在家跟着长辈学,各家千差万别。而在培训中心,一个饺子16道褶,一张面皮五公分宽。对于即将走向庞大市场的小吃业主来说,这样的统一技艺才是最实用的。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教育培训办副主任 俞子彦:这是不花钱的,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这些学员有两万多人了。下一步他们可以加入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取得商标使用许可,这样在全国辨识度就高了。

  忽略了商标的重要性曾经让沙县人吃过大亏。在盲目扩张的时代,沙县小吃这块招牌,谁都可以轻易使用,沙县人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口碑很快就被市场透支,一度陷入困境。2016年,沙县小吃启用新商标,并花大力气对门店进行升级,通过加盟店和会员店两种方式带动小吃业主。有了完备的产业链做支撑,新商标含金量大大提高,改造升级后,加盟店的营业额平均增长超过50%。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县委书记 杨兴忠:我们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更轻松地赚钱。我们建立强大的供应链平台和管理平台,他们工作量就轻了。通过门店的转型升级,以后不止吸引蓝领、学生,我们还可以吸引到白领,顾客对象和营业额多了,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