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建宁十大特产建宁 打造中国稻种之都
发布时间: 2024-09-15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浏览: 次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辖4镇5乡,92个行政村,总人口15.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万人,县域面积1718平方公里,耕地27.56万亩。
建宁是千里闽江的正源头,有福建境内最高峰金铙山,海拔1858米,有形成于26亿年前福建最古老的陆地,因此有“闽水之源、闽山之巅、闽地之母”之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历史积淀孕育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尤以“建宁五子”莲子、梨子、种子、桃子、无患子著称,全县有建莲5万亩,黄花梨、黄桃、猕猴桃等落叶果树面积1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13万亩以上,使建宁成为“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和“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建宁县从1976年开展杂交水稻三系制种,1986年列入福建省杂交水稻繁育制种基地,2013年7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017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4万亩,种子产量3110万公斤,直接产值达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制种面积和种子产量约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的10%;2018年落实面积14.5万亩。种子销往全国16个省(区、市)水稻产区以及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种子产业已成建宁县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朝阳产业,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产业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用种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建宁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种子发展工作,严格按照级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要求,积极主动对接好部、省、市支持种业发展扶持政策,在制定规划、基地建设、园区建设、龙头培育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从无到有,种子产业的发展取得较大成效。
着力提升基地建设标准化水平。一是基地面积稳定发展。2015年制种面积首次突破13万亩,至2017年制种面积达14.01万亩,生产种子311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各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的10%,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二是建设高标准制种基地。通过整合粮食产能、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统筹规划制种区的土地平整、地力培肥、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做到种子生产基地“路相连、沟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稳步提高基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2015-2018年共投资1.89亿元,在溪口、里心、濉溪和黄坊等乡(镇)建设高标准制种基地10.2万亩。三是推广制种标准化技术。制定实施了《建宁县种子标准化示范县基地建设方案》,配套组装软盘育秧、抛秧栽培、配方施肥、授粉后割除父本、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丰产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幅提高了制种产量与质量。2015-2017年建立杂交水稻制种标准化核心基地6万余亩,示范片面积10万余亩,示范区亩平均增产种子23公斤。2016-2017年推广母本授粉后适时割除父本技术7万多亩,2018年该技术得以全面普及推广,有效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同时又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着力提升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一是种子产业机械装备升级。2015-2016年先后组建了闽赣省际农机植保综合服务中心和里心镇精准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一批集农机展示、销售、培训、维修、作业及农资配送服务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了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环节的制种全程机械化,全县综合农机化率逐年提高。二是统防统治能力提高。全县已组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7个,配备农用航空器37台。2017年全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5万亩次,新引进智能植保无人机,2018年进一步推广提升统防统治工作效率。三是种子烘烤技术瓶颈得到有效解决。2016年以来,累计推广利用烤烟房2129座,把全县所有烤烟房利用成为兼具种子烘干功能,有效地解决种子烘干难、晾晒占道问题,既节省了用工成本,又提高了种子质量。
着力提升基地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建设建宁县种业科技中心,目前正全力推进中心内部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种子信息中心、种业科技馆等功能设施项目建设。二是制种产地检疫全覆盖。严格要求种子企业申报制种地点、组合、面积,全面开展制种产地检疫,确保制种产地检疫率100%。三是制种保险政策全覆盖。制定水稻种植(制种)保险实施办法,建立村级制种保险员队伍,提高查勘定损和保险理赔服务质量,有效调动农户制种投保积极性,投保率明显提升,有效提高制种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少制种农户受灾损失。2016年全县制种投保面积10.3万亩,因灾理赔面积1.28万亩,理赔金额达1085万元,受益农户4704户。2017年制种投保面积10.7万亩,因灾理赔面积1.1万亩,理赔金额达793万元,受益农户3785户。四是种子协会自律管理全覆盖。2016年7月,召开了建宁县种子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对在我县依法生产的种业公司、种子合作社及制种经纪人全部吸收为会员,建立健全协会每年例会制度,充分发挥协会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开展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制种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制种矛盾纠纷逐年减少,2015年14起、2016年下降到5起,2017年仅有1起,截至目前2018年尚未发生种子纠纷,有效保障了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着力提升制种农民职业化水平。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已组建种子专业合作社40家,涌现出一批示范效果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二是创新职业农民培训方式。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和分户指导等方式,开展种子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种子生产经纪执业资格培训等活动,逐步建立稳定的村级保险员和职业化制种农民队伍。全县3.34万农户中,有2.35万户农民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约占总户数的70%,培育了制种经纪人153人,配备了93名村级制种保险员,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1200名,认定了制种、农机等新型职业农民560名。
着力提升基地产业化水平。一是抓好产业发展编制规划。2013年县政府编制了《建宁县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编制级杂交水稻基地建设规划的基地县,同时认真抓好规划的实施,制定了《建宁县2015-2017年级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在《规划》的引领下,实施了一系列建设项目,产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2017年编制《福建省建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18-2022年)》,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同时制定了《建宁县2018-2020年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提升实施方案》。二是启动建设建宁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园。2015年县委、县政府率先在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中启动了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规划面积300亩,其中塔下核心区面积230亩,园区土地平整、园区道路、护岸护坡、水、电、污水管网等基础建设完成投资4500万元,建宁县种业科技中心大楼已经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禾丰种业、天力种业、谢华安种业、六三种业等企业入驻园区。三是大力培育种业龙头企业。2015年之前本土种子企业只有禾丰种业1家,近年来通过培育扶持和引进,新增华安种业、天力种业、六三种业(建宁分公司)、文军种业、胜丰种业、全赢种业等种子企业,本土种子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四是深化种子品牌创建工作。2015年12月“建宁水稻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工商总局审核通过,成为全国水稻类种子唯一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全县种子企业及合作社中积极推广统一使用“建宁水稻种子”标识,同时引导种子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实施“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的品牌一体化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信任度、知名度、美誉度。
下一步,建宁县将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使命,准确把握种子基地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五化”基地建设目标,将建宁打造成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规模最大、效益最优、功能最完善”的中国稻种之都。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加强制种基地建设。统筹涉农相关项目资金,提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实现制种基地高产稳产。到2020年,新增标准化制种基地8万亩,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积15万亩,年种子产量达到3200万公斤,为持续保持“中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地位提供支撑。
打造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福建省建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18-2022年)》,结合建宁杂交水稻种业发展基础,分区布局建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规划三个区:产业园核心区。布局在溪口镇塔下片区,规划面积500亩,重点打造“三中心一基地”,即种业科技中心、仓储加工物流中心、种子交易中心和科研实训基地。
产业发展重点区。布局在溪口镇、里心镇,规划高标准制种田面积6.16万亩,年制种面积(含复种)7.9万亩。重点打造“两个示范基地”,即溪口万亩双季制种示范基地和里心单季制种示范基地。产业发展辐射区。布局在黄坊乡、濉溪镇、溪源乡,规划高标准制种田面积2.84万亩,年制种面积(含复种)3.6万亩。重点打造“三个制种基地”,即黄坊单双季制种基地、溪源万亩烟后制种基地和濉溪镇“莲-种”轮作制种基地。
打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宁县是全国百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之一,杂交水稻生产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且具备了开展机械直播、机械插秧、飞机喷药等全程机械化示范的基础,以及各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普及推广的条件。
打造全国杂交水稻科研育(制)种生产示范基地。通过规划建设水稻育种制种科研试验基地、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站,开展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的培育以及新技术攻关,力争到2020年培育2~3个育繁推一体企业,把建宁县打造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科研育(制)种生产示范基地。
打造级种子基地管理服务示范基地。一是提升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继续完善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种子管理信息中心和种子科技馆设施设备的建设,为种业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使政府、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制种基地全程信息化。二是提升制种农民职业化水平。对近年新涌现出的示范效果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职业主体资格认定,每年认定30~50人。对全县已培育授信的153名制种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实行黑名单制度。对全县已配备的93名村级制种保险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不因村级换届,造成离岗脱节现象,要及时选聘或调整。三是加快植保无人机培训基地建设。为种业绿色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明特产有哪些吃的暖菇包_暖菇包的做法
美食众多的三明除了沙县小吃你还知道哪些?
厦门14位美女明星第1位是“南航校花”
海南省委宣传部关于2021年补助海南省电影专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思考2024-09-15
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使用
旅游攻略三日游河南三日游旅游攻略超全河南
最新汽车资讯网2024年网络安全宣传周落幕这
生活小常识大全6个有趣的生活小技巧我猜你
三明建宁十大特产建宁 打造中国稻种之都